第七章 教育规划的基本程序
发布时间:2019-12-07 15:17来源:未知
第七章 教育规划的基本程序
这章主要讲教育规划程序的程序,包括教育规划方案的准备阶段、草拟阶段、修正与修改阶段等基本内容。
学习过程中,必须重点掌握教育规划的目标、教育规划方法的选择、教育规划方案的结构、教育规划方案的论证等内容。
本章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是规划方法的选择、 教育规划方案的论证 等内容。
本章内容常以名词解释、简答题、应用题的形式出现。
教育规划的程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草拟阶段、论证和修订阶段。
第一节 准备阶段
一、建立规划组织
组织形式大体有四种:委托高校或其他科研机构;各级教育规划部门单独进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单独进行;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规划部门联合进行,即三联式组织结构。
二、明确规划任务
明确规划任务主要是明确规划的范围和内容。
★ 教育规划经常要制定的规划目标有:
1、教育发展的规模目标
2、教育发展的专业目标
3、教育发展的经济目标
4、教育发展的师资目标
5、教育发展的质量目标
三、拟定规划步骤
拟定规划步骤是指对制定规划的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经费使用等作出具体规定。
四、选择规划方法★
选择规划方法是指根据规划的任务、规划对象的性质和范围,规划时间的长短,有关规划资料的详略,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长以及规划工作的经费,时间和技术等方面的情况来确定将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规划手段和方式。
常用的方法有:
内部外推法指根据既定的培养目标、教育规模以及教育系统的现有办学条件,推算出今后若干年内需要补充多少师资,新建多少校舍,购置多少教学设备,平均每年需要多少教育经费的规划方法。
人口预测法指根据规划区域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口的机械流动情况对今后若干年内各学龄组人口变动情况及其地理分布进行预测,推算各种教育投入的需求量。
学校布局法指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和规划区域的人口分布确定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办学规模的规划方法。
人力预测法指通过预测社会经济各部门需要多少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各级各类的人员,来确定如何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以培养适合需要的各种人员的规划方法。
社会需求法是通过将个人对教育的需求进行汇总,来预测某年规划区内有多少人希望参加某种学习,并在经济和学习准备方面可能进入某类学校学习,然后根据这种预测对教育发展进行预测。
收益率法指将各类各级教育的收益率与各种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各类各级教育的发展规模的规划方法。
五、搜集规划资料
搜集规划资料是制定教育规划最重要的环节和最基础的工作。
六、整理规划资料
整理规划资料主要是对所搜集到的各种规划资料进行分类和综合。
第二节 草拟阶段
一、教育规划的写作结构★
一般教育规划的行文内容包括:标题和日期、正文和署名。
(一)标题和日期
教育规划的标题是概括教育规划主题的简短语句。日期是指教育规划发布的时间。
(二)正文
正文是教育规划的主要部分。它大致可划分为前言、主体和结束三个部分。
1、前言又称导语、概述等。
2、主体部分要根据准备阶段教育预测和调研的结果,对教育发展目标进行具体描述。
主体写作的结构一般包括有三种: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和纵横交叉式结构。
3、结语
结语是教育规划的结束语,一般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总结。好的结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署名
在教育规划文件的标题下面应该签署规划制定者的名称,以表明署名者对教育规划文件的责任。
例:联系实际说明一份教育规划有哪些主要内容?
二、草拟教育规划的注意事项
(一)要深刻理解教育规划的依据
(二)恰当划分教育规划的阶段
教育发展的规划时期要经历准备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三)选择合适的规划方法★
一般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规划方法的选择。
1、技术方法与经验方法相结合
2、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
3、已有的规划经验与规划对象的实情相结合
(四)了解教育规划目标的特点
在制定教育规划目标时,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是,教育规划的目标具有数量与质量相统一的特点
其次,教育规划的目标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第三,教育规划的目标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第四,教育规划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第五,教育规划的目标具有先导性的特点。
(五)明确教育规划的重点
教育规划的重点是指对实现教育规划目标起关键作用的环节。
(六)确定实现教育规划目标的对策和措施
第三节 论证与修改阶段
教育规划的论证与修改是制定教育规划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育规划质量不可或缺的环节。
论证的基本内容有: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规划目标是否合理、实现目标的措施是否得力、可行;实现规划目标的主客观条件是否充分,实现规划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以及需要付出的代价等。
经论证和修改后的教育规划草案,还要交决策部门审批,通过后方能公布执行。
一、教育规划论证的形式和方法
(一)教育规划论证的形式★:
教育规划论证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形式是由教育规划系统内部成员组成规划论证小组,负责对教育规划草案进行论证。
第二种形式是由教育规划部门与其他部门人员共同组成规划论证小组,合作对教育规划草案进行论证
第三种是聘请教育规划系统外部的专家组成论证小组,独立对教育规划草案进行论证。
第四种是将教育规划面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教育规划的不同意见,在此基础上组成专家论证小组,对教育规划作出集中论证。
不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应该十分重视各领域专家的作用。
(二)专家论证方法
1、专家论证法的分类
从理论上讲,根据专家论证方法的量化特征,专家论证的方法可分为定性论证法、定量论证法和由两者结合的综合论证法三种类型。
2、专家论证法的具体操作方式
专家论证法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和专家评分法等。专家评分法是根据事先设计的评估标准对论证项目进行评分的专家论证法。
二、影响教育规划准确性的因素★
教育规划能否有效执行,与教育规划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很大的关系。在教育规划中,要充分注意到这些不确定因素的作用。
1、教育规划资料
全面性、完整性、准确性
2、教育预测结果
3、教育规划方法
4、教育规划人员素质
教育规划人员素质是影响教育规划准确性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提高教育规划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关键,是要选拔高素质的教育规划人员。
5、教育规划体制
教育规划体制是指教育规划的组织制度、拟订方式、实施的规范等。
三、论证的工作步骤
为了保证教育规划草案的论证工作有效,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挑选参与论证的专家
2、制定论证的标准
有三个标准: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3、提供背景资料
4、选择论证方法
5、准备论证问题
6、召开论证会议
四、教育规划草案的修改
教育规划草案经过论证,并不意味着教育规划工作的结束,而是标志着教育规划工作进入了深化和完善的阶段。教育规划者还要做好下面两项工作:
一是要认真研究论证会上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纳专家的合理建议,对规划草案中存在的缺陷尽力加以弥补。
二是教育系统内外形势复杂多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还必须加强对教育规划的评估。
这章主要讲教育规划程序的程序,包括教育规划方案的准备阶段、草拟阶段、修正与修改阶段等基本内容。
学习过程中,必须重点掌握教育规划的目标、教育规划方法的选择、教育规划方案的结构、教育规划方案的论证等内容。
本章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是规划方法的选择、 教育规划方案的论证 等内容。
本章内容常以名词解释、简答题、应用题的形式出现。
教育规划的程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草拟阶段、论证和修订阶段。
第一节 准备阶段
一、建立规划组织
组织形式大体有四种:委托高校或其他科研机构;各级教育规划部门单独进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单独进行;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规划部门联合进行,即三联式组织结构。
二、明确规划任务
明确规划任务主要是明确规划的范围和内容。
★ 教育规划经常要制定的规划目标有:
1、教育发展的规模目标
2、教育发展的专业目标
3、教育发展的经济目标
4、教育发展的师资目标
5、教育发展的质量目标
三、拟定规划步骤
拟定规划步骤是指对制定规划的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经费使用等作出具体规定。
四、选择规划方法★
选择规划方法是指根据规划的任务、规划对象的性质和范围,规划时间的长短,有关规划资料的详略,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长以及规划工作的经费,时间和技术等方面的情况来确定将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规划手段和方式。
常用的方法有:
内部外推法指根据既定的培养目标、教育规模以及教育系统的现有办学条件,推算出今后若干年内需要补充多少师资,新建多少校舍,购置多少教学设备,平均每年需要多少教育经费的规划方法。
人口预测法指根据规划区域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口的机械流动情况对今后若干年内各学龄组人口变动情况及其地理分布进行预测,推算各种教育投入的需求量。
学校布局法指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和规划区域的人口分布确定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办学规模的规划方法。
人力预测法指通过预测社会经济各部门需要多少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各级各类的人员,来确定如何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以培养适合需要的各种人员的规划方法。
社会需求法是通过将个人对教育的需求进行汇总,来预测某年规划区内有多少人希望参加某种学习,并在经济和学习准备方面可能进入某类学校学习,然后根据这种预测对教育发展进行预测。
收益率法指将各类各级教育的收益率与各种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各类各级教育的发展规模的规划方法。
五、搜集规划资料
搜集规划资料是制定教育规划最重要的环节和最基础的工作。
六、整理规划资料
整理规划资料主要是对所搜集到的各种规划资料进行分类和综合。
第二节 草拟阶段
一、教育规划的写作结构★
一般教育规划的行文内容包括:标题和日期、正文和署名。
(一)标题和日期
教育规划的标题是概括教育规划主题的简短语句。日期是指教育规划发布的时间。
(二)正文
正文是教育规划的主要部分。它大致可划分为前言、主体和结束三个部分。
1、前言又称导语、概述等。
2、主体部分要根据准备阶段教育预测和调研的结果,对教育发展目标进行具体描述。
主体写作的结构一般包括有三种: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和纵横交叉式结构。
3、结语
结语是教育规划的结束语,一般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总结。好的结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署名
在教育规划文件的标题下面应该签署规划制定者的名称,以表明署名者对教育规划文件的责任。
例:联系实际说明一份教育规划有哪些主要内容?
二、草拟教育规划的注意事项
(一)要深刻理解教育规划的依据
(二)恰当划分教育规划的阶段
教育发展的规划时期要经历准备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三)选择合适的规划方法★
一般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规划方法的选择。
1、技术方法与经验方法相结合
2、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
3、已有的规划经验与规划对象的实情相结合
(四)了解教育规划目标的特点
在制定教育规划目标时,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是,教育规划的目标具有数量与质量相统一的特点
其次,教育规划的目标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第三,教育规划的目标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第四,教育规划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第五,教育规划的目标具有先导性的特点。
(五)明确教育规划的重点
教育规划的重点是指对实现教育规划目标起关键作用的环节。
(六)确定实现教育规划目标的对策和措施
第三节 论证与修改阶段
教育规划的论证与修改是制定教育规划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育规划质量不可或缺的环节。
论证的基本内容有: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规划目标是否合理、实现目标的措施是否得力、可行;实现规划目标的主客观条件是否充分,实现规划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以及需要付出的代价等。
经论证和修改后的教育规划草案,还要交决策部门审批,通过后方能公布执行。
一、教育规划论证的形式和方法
(一)教育规划论证的形式★:
教育规划论证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形式是由教育规划系统内部成员组成规划论证小组,负责对教育规划草案进行论证。
第二种形式是由教育规划部门与其他部门人员共同组成规划论证小组,合作对教育规划草案进行论证
第三种是聘请教育规划系统外部的专家组成论证小组,独立对教育规划草案进行论证。
第四种是将教育规划面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教育规划的不同意见,在此基础上组成专家论证小组,对教育规划作出集中论证。
不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应该十分重视各领域专家的作用。
(二)专家论证方法
1、专家论证法的分类
从理论上讲,根据专家论证方法的量化特征,专家论证的方法可分为定性论证法、定量论证法和由两者结合的综合论证法三种类型。
2、专家论证法的具体操作方式
专家论证法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和专家评分法等。专家评分法是根据事先设计的评估标准对论证项目进行评分的专家论证法。
二、影响教育规划准确性的因素★
教育规划能否有效执行,与教育规划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很大的关系。在教育规划中,要充分注意到这些不确定因素的作用。
1、教育规划资料
全面性、完整性、准确性
2、教育预测结果
3、教育规划方法
4、教育规划人员素质
教育规划人员素质是影响教育规划准确性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提高教育规划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关键,是要选拔高素质的教育规划人员。
5、教育规划体制
教育规划体制是指教育规划的组织制度、拟订方式、实施的规范等。
三、论证的工作步骤
为了保证教育规划草案的论证工作有效,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挑选参与论证的专家
2、制定论证的标准
有三个标准: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3、提供背景资料
4、选择论证方法
5、准备论证问题
6、召开论证会议
四、教育规划草案的修改
教育规划草案经过论证,并不意味着教育规划工作的结束,而是标志着教育规划工作进入了深化和完善的阶段。教育规划者还要做好下面两项工作:
一是要认真研究论证会上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纳专家的合理建议,对规划草案中存在的缺陷尽力加以弥补。
二是教育系统内外形势复杂多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还必须加强对教育规划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