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国外教育规划研究概述
发布时间:2019-12-07 15:18来源:未知
第八章 国外教育规划研究概述
这章的主要要求了解国外教育规划的而理论研究的动态以及教育规划时间的经验与教训,以对教育规划的前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本章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是 国外学者对教育规划的界说以及关于教育规划类型的讨论。
本章内容常在单项选择题中出现,偶尔会在名词解释中出现。
第一节 世界教育规划的历史概貌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规划
这些教育规划的特点是高度中央集权化,以行政指令为导向,特别注意对课程的意识形态的控制,强调教育发展与计划经济发展相结合。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规划
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规划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规划相比,倾向于分权化和松散的课程控制依赖非行政的激励措施,注意指导而非领导。
三、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规划
第三世界国家认为教育规划是治理国家的不可或缺的手段,而且也是在百废待兴中合理分配稀缺资源的唯一途径,所以普遍实行中央集权化的教育规划。
第二节 国外学者关于教育规划的界说
什么是教育规划?国外学者见仁见智,众说份坛。根据定义的理论基础,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源自强调客观性(客观主义)理论的各种定义可以归类为合理模式,源自强调主观能动性(主观主义)理论的各种定义可以归类互动模式。
一、教育规划的合理性模式★
1、合理性模式是把教育规划过程堪称一系列渐次进行的程序。
2、合理性模式首先认定人们对教育规划的目标会有合理的、统一的认识,坚信有把目标转化为行动步骤的技术或手段。
3.合理性模式可分为硬质和软质两种。
在合理模式中,规划者被看成是技术分析家、应用研究者或科学管理者。
二、互动模式
互动模式认为,教育规划过程是一种个人或者利益集团之间主张、意见的冲突、交流、协商、妥协以及再冲突、交流、协商、妥协的连续动态过程。
在互动模式中,规划者或决策者的角色是协商者、共识构建者、人际关系专家、宽容的调停者。
第三节 国外学者关于教育规划的类型的讨论
一、技术型与政治型教育规划★
根据合理化模式的观点,教育规划主要是“技术上的操演”;技术型教育规划就是“搞出一份完整的规划”,包含提出各种针具体目标的政策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
根据互动模式的观点,教育规划主要是一种“政治上的操演”,政治型教育规划是一种考虑人的主观因素而做出政治决策的规划。
这两种教育规划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各有用场,并且可以相互转化。对解决有形问题,技术型规划可以发挥作用;而对解决无形问题,政治型规划有了用武之地。
【例题】 对解决有形的教育问题,例如根据人口发展趋势,决定如何安排和建设学校,如何设计学校布局,应采用( )
A 技术型教育规划 B政治型教育规划 C上至下型教育规划 D下至上型教育规划
【答案】A
【解析】对解决有形的教育问题,例如根据人口发展趋势,决定如何安排和建设学校,如何设计学校布局,应采用技术型教育规划
二、上至下型与下至上型教育规划
上至下型与下至上型教育规划的关键问题是教育规划在多大程度上考虑了教育体系内部下层(校长、教师、学生)的利益和观点以及下层成员在执行规划者或者决策者的决定时有对大程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上至下型教育规划就是把规划当成教育体系内部上层人员的事物;下至上型的规划及时把规划当成可有教育体系内部下层人物参与并承担责任的事物。
三、变革型与守成型教育规划
这是依据教育规划所欲具有的功能和所要完成的任务而划分的。人们往往将教育规划与教育变革联系在一起,认为教育规划毫无例外都是变革型的。这其实与实际并不相符。
第四节 国外学者关于教育规划的资料研究
一、资料质量有以下七大威胁
(一)汇报资料中的误差。
(二)传送和归总资料中的误差。
(三)处理缺失资料中的误差。
(四)资料范畴不清引起的误差。
(五)缺乏通用统计口径引起的误差
(六)资料搜集工具缺乏信度与效度引起的误差。
(七)教育决策者和教育资料之间的隔阂引起的误差。
二、提高和确保资料质量的建议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有证实材料的程序
对保存和汇报准确教育资料的单位有奖赏或激励措施
建立资料整理交换程序
对涉及到资料搜集、整理、统计、分析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或专业的培训
上述建议,前三项可称为近效策略,最后一项可称为远效策略。
第五节 国外常用的教育规划的方法
一、国际比较法
通过从多国比较而来的资料,以确定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的的对应关系,从而按照这种对应关系来指导制定教育规划。
二、人力预测法
人力资源预测法是教育规划中运用最为广泛的预测方法,也是建立在经济和教育直接联系的基础之上。
按照人力预测法,教育规划者应该首先预测在一个要达到某种目标或成果的经济中,各经济部门需要多少掌握职业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各级各类人才,然后确定如何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以培养适合需要的各种人员,从而教育系统培养出的人才量正好适应经济发展。
三、社会需求法
依据人们政治上的要求来制定教育规划称作社会需求法,即反映未来社会的需求和社会各种教育利益关系群体对教育需要的一种形式。
按照这样的理论假设, 教育规划过程就是表达、了解社会需求的过程, 将教育中各种利益关系人的需要系统梳理, 排列优先次序, 围绕满足这些需要、实现这些利益对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
四、成本利得分析法和成本效用分析法
在成本利得分析法中,对各种备择的教育规划或政策所可能产生的成本和利得作出计算,从而确定一个最有经济效率的公共教育政策或规划。
如果当经济收入不是表示教育政策效果的最合适或唯一指标时,则采用成本效用分析法,以确定哪些政策能最有效地满足非经济收入方面的目标, 比如提高质量、为弱势群体提供教育机会等等。
第六节 国外若干成功的教育规划策略
1、智利1965——1970年得教育改革:机会之窗策略
2、哥伦比亚的新学校计划——细心实验,稳步推广策略
3、菲律宾的教科书计划——由上至下的策略
4、智利1988——1992年的教育改革:逐步建立政治共识的策略
【例题】在国外成功的教育规划策略中,采用政治共识策略的国家是()
A 哥伦比亚 B阿根廷 C智利 D菲律宾
【答案】C
【解析】智利在1988到1992年的教育改革中逐步建立政治共识的策略。
第七节 世界各国教育规划中值得吸取的教训
1、教育改革的规划是一项面临重重艰难险阻的冒险事业,远远超过了50年代和60年代人们的想象。
2、即使教育改革规划区的成功,它的过程要花很长时间,常常超过原先的估计。
3、尽管实行国家级的、大规模的、从上至下的教育改革规划难以成功,但不少地方级的、小规模的学校体系,偶尔涉及到上千所学校的改革计划获得了成功。
4、教育规划者只能对教什么、如何教作出计划,但却不能对学什么、如何学作出计划。
【例题】世界各国教育教育规划中值得吸取的教训是()
A教育变革的规划是一项冒险的事业
B 教育边和计划的成功一半都需要符合原先的估计
C国家级的、大规模的改革计划往往容易成功
D教育规划者只能对对学什么、如何学作出计划
【答案】A
【解析】教育改革的规划是一项面临重重艰难险阻的冒险事业。
这章的主要要求了解国外教育规划的而理论研究的动态以及教育规划时间的经验与教训,以对教育规划的前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本章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是 国外学者对教育规划的界说以及关于教育规划类型的讨论。
本章内容常在单项选择题中出现,偶尔会在名词解释中出现。
第一节 世界教育规划的历史概貌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规划
这些教育规划的特点是高度中央集权化,以行政指令为导向,特别注意对课程的意识形态的控制,强调教育发展与计划经济发展相结合。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规划
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规划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规划相比,倾向于分权化和松散的课程控制依赖非行政的激励措施,注意指导而非领导。
三、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规划
第三世界国家认为教育规划是治理国家的不可或缺的手段,而且也是在百废待兴中合理分配稀缺资源的唯一途径,所以普遍实行中央集权化的教育规划。
第二节 国外学者关于教育规划的界说
什么是教育规划?国外学者见仁见智,众说份坛。根据定义的理论基础,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源自强调客观性(客观主义)理论的各种定义可以归类为合理模式,源自强调主观能动性(主观主义)理论的各种定义可以归类互动模式。
一、教育规划的合理性模式★
1、合理性模式是把教育规划过程堪称一系列渐次进行的程序。
2、合理性模式首先认定人们对教育规划的目标会有合理的、统一的认识,坚信有把目标转化为行动步骤的技术或手段。
3.合理性模式可分为硬质和软质两种。
在合理模式中,规划者被看成是技术分析家、应用研究者或科学管理者。
二、互动模式
互动模式认为,教育规划过程是一种个人或者利益集团之间主张、意见的冲突、交流、协商、妥协以及再冲突、交流、协商、妥协的连续动态过程。
在互动模式中,规划者或决策者的角色是协商者、共识构建者、人际关系专家、宽容的调停者。
第三节 国外学者关于教育规划的类型的讨论
一、技术型与政治型教育规划★
根据合理化模式的观点,教育规划主要是“技术上的操演”;技术型教育规划就是“搞出一份完整的规划”,包含提出各种针具体目标的政策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
根据互动模式的观点,教育规划主要是一种“政治上的操演”,政治型教育规划是一种考虑人的主观因素而做出政治决策的规划。
这两种教育规划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各有用场,并且可以相互转化。对解决有形问题,技术型规划可以发挥作用;而对解决无形问题,政治型规划有了用武之地。
【例题】 对解决有形的教育问题,例如根据人口发展趋势,决定如何安排和建设学校,如何设计学校布局,应采用( )
A 技术型教育规划 B政治型教育规划 C上至下型教育规划 D下至上型教育规划
【答案】A
【解析】对解决有形的教育问题,例如根据人口发展趋势,决定如何安排和建设学校,如何设计学校布局,应采用技术型教育规划
二、上至下型与下至上型教育规划
上至下型与下至上型教育规划的关键问题是教育规划在多大程度上考虑了教育体系内部下层(校长、教师、学生)的利益和观点以及下层成员在执行规划者或者决策者的决定时有对大程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上至下型教育规划就是把规划当成教育体系内部上层人员的事物;下至上型的规划及时把规划当成可有教育体系内部下层人物参与并承担责任的事物。
三、变革型与守成型教育规划
这是依据教育规划所欲具有的功能和所要完成的任务而划分的。人们往往将教育规划与教育变革联系在一起,认为教育规划毫无例外都是变革型的。这其实与实际并不相符。
第四节 国外学者关于教育规划的资料研究
一、资料质量有以下七大威胁
(一)汇报资料中的误差。
(二)传送和归总资料中的误差。
(三)处理缺失资料中的误差。
(四)资料范畴不清引起的误差。
(五)缺乏通用统计口径引起的误差
(六)资料搜集工具缺乏信度与效度引起的误差。
(七)教育决策者和教育资料之间的隔阂引起的误差。
二、提高和确保资料质量的建议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有证实材料的程序
对保存和汇报准确教育资料的单位有奖赏或激励措施
建立资料整理交换程序
对涉及到资料搜集、整理、统计、分析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或专业的培训
上述建议,前三项可称为近效策略,最后一项可称为远效策略。
第五节 国外常用的教育规划的方法
一、国际比较法
通过从多国比较而来的资料,以确定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的的对应关系,从而按照这种对应关系来指导制定教育规划。
二、人力预测法
人力资源预测法是教育规划中运用最为广泛的预测方法,也是建立在经济和教育直接联系的基础之上。
按照人力预测法,教育规划者应该首先预测在一个要达到某种目标或成果的经济中,各经济部门需要多少掌握职业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各级各类人才,然后确定如何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以培养适合需要的各种人员,从而教育系统培养出的人才量正好适应经济发展。
三、社会需求法
依据人们政治上的要求来制定教育规划称作社会需求法,即反映未来社会的需求和社会各种教育利益关系群体对教育需要的一种形式。
按照这样的理论假设, 教育规划过程就是表达、了解社会需求的过程, 将教育中各种利益关系人的需要系统梳理, 排列优先次序, 围绕满足这些需要、实现这些利益对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
四、成本利得分析法和成本效用分析法
在成本利得分析法中,对各种备择的教育规划或政策所可能产生的成本和利得作出计算,从而确定一个最有经济效率的公共教育政策或规划。
如果当经济收入不是表示教育政策效果的最合适或唯一指标时,则采用成本效用分析法,以确定哪些政策能最有效地满足非经济收入方面的目标, 比如提高质量、为弱势群体提供教育机会等等。
第六节 国外若干成功的教育规划策略
1、智利1965——1970年得教育改革:机会之窗策略
2、哥伦比亚的新学校计划——细心实验,稳步推广策略
3、菲律宾的教科书计划——由上至下的策略
4、智利1988——1992年的教育改革:逐步建立政治共识的策略
【例题】在国外成功的教育规划策略中,采用政治共识策略的国家是()
A 哥伦比亚 B阿根廷 C智利 D菲律宾
【答案】C
【解析】智利在1988到1992年的教育改革中逐步建立政治共识的策略。
第七节 世界各国教育规划中值得吸取的教训
1、教育改革的规划是一项面临重重艰难险阻的冒险事业,远远超过了50年代和60年代人们的想象。
2、即使教育改革规划区的成功,它的过程要花很长时间,常常超过原先的估计。
3、尽管实行国家级的、大规模的、从上至下的教育改革规划难以成功,但不少地方级的、小规模的学校体系,偶尔涉及到上千所学校的改革计划获得了成功。
4、教育规划者只能对教什么、如何教作出计划,但却不能对学什么、如何学作出计划。
【例题】世界各国教育教育规划中值得吸取的教训是()
A教育变革的规划是一项冒险的事业
B 教育边和计划的成功一半都需要符合原先的估计
C国家级的、大规模的改革计划往往容易成功
D教育规划者只能对对学什么、如何学作出计划
【答案】A
【解析】教育改革的规划是一项面临重重艰难险阻的冒险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