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学习中心网

咨询投诉0931-8254357
主办单位:元海德教育宗旨:富家 兴教
0931-8254357

当前位置:主页 > 学习中心新 >

第一章:第一节

发布时间:2019-12-11 10:11来源:未知

二、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1、环境问题的概念
  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2、环境问题的两大类别
  根据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不同,一般将环境问题分为两大类:
  一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这被称为第一环境问题或原生环境问题;
  二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这被称为第二环境问题或次生环境问题。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控制对象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第二环境问题。
  根据第二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主要又可以分为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问题两种。前者是指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等活动过程中,将大量污染物质以及未能完全利用的能量排放到环境之中,致使环境质量发生明显不利变化的现象;后者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及从事大规模建设活动或其他对环境有影响的活动(如核试验、生物实验等)而给环境带来显著不利变化的现象。
  3、现代环境问题演变的三个阶段
  综观现代环境问题的演变历程,可以将其分为地域环境问题时期、国际环境问题时期以及全球环境问题时期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为地域环境问题时期(18世纪以后至20世纪60年代)。
  这个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各国工业区、开发区一带的局部污染损害和生态破坏方面。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环境污染为突出表现的环境问题在主要工业国家发展到了顶峰。在环境问题的对策方面,各国主要采取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在法律对策上也主要采取的是对污染受害者进行事后救济的损害赔偿措施。
  (2)第二个阶段为国际环境问题时期(20世纪60一80年代)。
  由于对发展经济的追求,发达国家在资源开发、原材料的输入输出、工业生产以及贸易往来等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越来越多,污染物排放总量也越来越大并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伴随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以及国际水道的流动,环境问题便从地域化开始向国际化的方向演变。
  针对环境问题不断扩大的现实,联合国在1972年召开了以环境问题国际化为议题的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对各国加强环境保护和开展国际环境合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国内和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迅速发展。
  (3)第三个阶段为全球环境问题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两种景象:一是过去几个世纪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仍然存在,尚未消除;二是发展中国家大量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导致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大以及生态破坏。其结果,尽管各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局部环境问题得以缓解,但由于污染物的长期积累和生态系统的逐渐破坏,导致环境问题正向全球化的方向演变,突出表现在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海洋污染、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人类共同遗产与国际公域破坏等方面。
  全球环境问题的最大特征在于环境问题的累积性、渐进性,它使得人们无法将其形成和演变的责任归咎于特定的国家(地区)或者从事环境与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主体。在这个意义上,不同时期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形成或多或少都有“贡献”,因此环境保护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二)环境问题的成因
  环境问题的成因主要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正确估计和分配环境资源,从而导致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它们的环境成本。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包括:
  第一,环境的成本外部化。即产品消耗的环境成本由他人承担而他人并未通过市场得到补偿。
  第二,对生态系统估值不当。
  第三,产权界定不清。
  2、政策失误
  政策失误是指政府在经济决策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经济活动可能带来的不良环境影响,使得经济活动实施后产生环境污染或自然破坏结果的现象。
  例如,我国长期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顾一切地牺牲环境和资源以换取经济的发展。另外某些政府行为会鼓励低效能和资源浪费,而低效能反过来又会引起环境的破坏。
  3、科学不确定性
  科学不确定性是指依靠现有科学技术不能就某一行为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得出明确和确定结论的现象。
  科学不确定性因素会促使经济功利主义者忽视对环境利益的考虑,如果加上当前显著经济利益的驱使、结合对行为所致环境问题的风险没有充分证据的支持,更容易造成决策者为求当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环境利益,造成了许多不可恢复的自然资源破坏和环境损害,并造成上一代人决策、下一代人承担不良后果的局面。
  4、国际贸易的影响 .
  能够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国际贸易活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环境有影响的商品交易,包括从发达国家或地区流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有害废弃物交易活动,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等。
  第二,能够引起环境问题的贸易,包括热带木材贸易、水产品类贸易等。
  第三,因国际投资带来的环境影响,这类贸易活动主要是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标准宽松而将污染企业或落后的生产技术、设备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三)环境问题的对策
  1、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妨害人类正常生活并导致人类心理和感观上对环境与自然舒适性认识的降低;
  二、是导致人类生命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和自然环境破坏;
  三、是导致环境质量下降造成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退化以及历史和文化遗产价值的逸失;
  四、是造成自然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
  2、对策
  (1)环境问题的演进虽然经历了几个世纪,但是真正以“环境问题”为对象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的理论研究只是在20世纪中期以后才出现的。20世纪中叶在西方国家相继出现了反环境污染的理论。
  例如,针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提出的资本积累和垄断资本是环境污染根源的资本理论;针对人口增多和工业经济增长以及资源有限提出的零速增长理论;针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破坏提出的返回原始状态的理论等等。
  (2)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学科的环境保护思想也被有机地统一:
  以经济手段来推进市场对环境价值的认识,并且以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来判断环境政策的效果;
  以行政手段来推行环境管理政策,控制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以法律手段来规范人类行为,确立公民的环境权益和企业的环境责任,保障环境保护的经济、行政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提高自然资源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3)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整合型的环境保护理念基本形成,出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战略。
  在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国家行动以及国际合作的关键词。
   

免费咨询

  • 甘肃: QQ
  • 四川: QQ
  • 山西: QQ
  • 陕西: QQ
  • 0931-825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