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章
发布时间:2020-01-02 11:07来源:未知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对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计算和评价,从中选出最优方案。这就需要通过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在两个以上技术方案经济效益比较时,必须使它们"可比",因此要掌握4个可比原则,资金在运动中会产生价值(随时间变化),其增值部分就资金的时间价值,由于资金随时间变化,不同时期的不同资金金额可以折算为某一时间点上相同的金额,这就是资金的等值计算。除了识记部分,应用部分重点掌握资金等值计算的六个公式。
一、经济效益的概念(识记)
人们在生产、建设等经济活动中获得的社会有用成果与为此付出的代价之间的比较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产出与投入的比较关系。目的是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有用成果。
投入一般采取两种形式:耗费和占用。
二、经济效益的分类(识记)
1、广义经济效益与狭义经济效益
狭义经济效益是仅从经济角度出发,可以用价值指标加以计算的,广义经济效益包括狭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
按考查的不同范围和角度进行划分的。宏观经济效益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和总体上考查,也就是社会经济效益,微观经济效益是从企业角度考查的。
3、各个生产环节产生的经济效益
4、长期经济效益与短期经济效益
5、创造性经济效益与转移性经济效益
6、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
三、正确处理不同层次经济效益的关系(多选)
1、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的统一
2、近期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的统一
3、经济效益与其他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经济效益的表达方式
1、绝对效益公式:经济效益=产出-投入
2、相对效益公式:经济效益=产出/投入
3、相对净效益公式:经济效益=(投入-产出)/产出
五、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简答)
1、加速技术进步,用高新技术武装企业
2、搞好投资工作,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3、强化科学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4、搞好市场调研,围绕市场需求搞好产品开发
第二节 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反映收益类的指标
1、数量指标:商品价值、总产值、净产值。
领会总产值和净产值的区别:
总产值是由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和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三部分组成。
净产值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新创造的价值量的总和。它和总产值的区别就在于净产值不包括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
2、品种指标:品种数、产品自给率等。
3、质量指标:可靠性、寿命、合格率等。
4、利润指标:利润总额、利润率等。
二、反映劳动耗费类指标
1、总成本费用指标: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2、投资指标:投资总额、单位产品投资额。
3、时间指标:建设周期、设计制造时间等。
三、反映收益和劳动耗费的综合指标
1、绝对的经济效益指标:劳动生产率、材料利用率、设备利用率、固定资产盈利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2、相对的经济效益指标:静态差额投资收益率、静态差额投资回收期、净现值等。
第三节 工程经济分析的比较原理
1、要对可实现某一预定目标的多种工程技术方案进行比较选优,就要对各方案进行分析,使他们具有可比的基础和条件,工程经济分析的比较原理就是要遵循四个可比原则,它们是满足需要可比原则、消耗费用可比原则、价格可比原则、时间因素可比原则(识记)。
2、领会上述四项原则。
(1) 满足需要可比原则,是指相比较的各个技术方案满足同样的社会实际需要。它包括产量可比、质量可比和品种可比几方面。
对于产量可比是指各技术方案实际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产量相等,当产量不等且差别不显著时,可用单位产品投资额和单位产品经营成本相比较。当产量不等且差别显著时,可重复建设一个方案再进行比较。
(2) 消耗费用可比原则,是指在计算和比较费用指标时,不仅要计算和比较方案本身的各种费用,还应考虑相关费用,并且应采用统一的地计算原则和方法来计算各种费用。
(3) 价格可比原则:是指在对技术方案进行经济计算时,必须采用合理的一致的价格。
(4) 时间因素可比原则:一是经济寿命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比较时,应采用相同的计算期作为基础;二是技术方案在不同时期内发生的效益与费用,不能直接相加,必须考虑时间因素。
第四节 工程经济分析的一般程序(简答)
1、 确定目标
2、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3、 选择对比方案
4、 把比较方案可比化
5、 建立经济数学模型
6、 模型求解
7、 综合分析论证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对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计算和评价,从中选出最优方案。这就需要通过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在两个以上技术方案经济效益比较时,必须使它们"可比",因此要掌握4个可比原则,资金在运动中会产生价值(随时间变化),其增值部分就资金的时间价值,由于资金随时间变化,不同时期的不同资金金额可以折算为某一时间点上相同的金额,这就是资金的等值计算。除了识记部分,应用部分重点掌握资金等值计算的六个公式。
一、经济效益的概念(识记)
人们在生产、建设等经济活动中获得的社会有用成果与为此付出的代价之间的比较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产出与投入的比较关系。目的是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有用成果。
投入一般采取两种形式:耗费和占用。
二、经济效益的分类(识记)
1、广义经济效益与狭义经济效益
狭义经济效益是仅从经济角度出发,可以用价值指标加以计算的,广义经济效益包括狭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
按考查的不同范围和角度进行划分的。宏观经济效益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和总体上考查,也就是社会经济效益,微观经济效益是从企业角度考查的。
3、各个生产环节产生的经济效益
4、长期经济效益与短期经济效益
5、创造性经济效益与转移性经济效益
6、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
三、正确处理不同层次经济效益的关系(多选)
1、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的统一
2、近期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的统一
3、经济效益与其他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经济效益的表达方式
1、绝对效益公式:经济效益=产出-投入
2、相对效益公式:经济效益=产出/投入
3、相对净效益公式:经济效益=(投入-产出)/产出
五、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简答)
1、加速技术进步,用高新技术武装企业
2、搞好投资工作,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3、强化科学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4、搞好市场调研,围绕市场需求搞好产品开发
第二节 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反映收益类的指标
1、数量指标:商品价值、总产值、净产值。
领会总产值和净产值的区别:
总产值是由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和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三部分组成。
净产值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新创造的价值量的总和。它和总产值的区别就在于净产值不包括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
2、品种指标:品种数、产品自给率等。
3、质量指标:可靠性、寿命、合格率等。
4、利润指标:利润总额、利润率等。
二、反映劳动耗费类指标
1、总成本费用指标: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2、投资指标:投资总额、单位产品投资额。
3、时间指标:建设周期、设计制造时间等。
三、反映收益和劳动耗费的综合指标
1、绝对的经济效益指标:劳动生产率、材料利用率、设备利用率、固定资产盈利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2、相对的经济效益指标:静态差额投资收益率、静态差额投资回收期、净现值等。
第三节 工程经济分析的比较原理
1、要对可实现某一预定目标的多种工程技术方案进行比较选优,就要对各方案进行分析,使他们具有可比的基础和条件,工程经济分析的比较原理就是要遵循四个可比原则,它们是满足需要可比原则、消耗费用可比原则、价格可比原则、时间因素可比原则(识记)。
2、领会上述四项原则。
(1) 满足需要可比原则,是指相比较的各个技术方案满足同样的社会实际需要。它包括产量可比、质量可比和品种可比几方面。
对于产量可比是指各技术方案实际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产量相等,当产量不等且差别不显著时,可用单位产品投资额和单位产品经营成本相比较。当产量不等且差别显著时,可重复建设一个方案再进行比较。
(2) 消耗费用可比原则,是指在计算和比较费用指标时,不仅要计算和比较方案本身的各种费用,还应考虑相关费用,并且应采用统一的地计算原则和方法来计算各种费用。
(3) 价格可比原则:是指在对技术方案进行经济计算时,必须采用合理的一致的价格。
(4) 时间因素可比原则:一是经济寿命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比较时,应采用相同的计算期作为基础;二是技术方案在不同时期内发生的效益与费用,不能直接相加,必须考虑时间因素。
第四节 工程经济分析的一般程序(简答)
1、 确定目标
2、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3、 选择对比方案
4、 把比较方案可比化
5、 建立经济数学模型
6、 模型求解
7、 综合分析论证
第三章 资金的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
第一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
一、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
1、 概念:将资金作为某项投资,由于资金的运动(流通-生产-流通)可得到一定的收益或利润,即资金增了值,资金在这段时间内所产生的增值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
© 投资者看——资金增值
© 消费者看——对放弃现期消费的补偿
二、资金时间价值的度量
资金时间价值的度量尺度主要是利息和利率。利息是绝对尺度,利率是相对尺度。
1、利息的计算
I=F-P
2、利率的计算
i=I/P
3、单利计息法:仅对本金计息,利息不生利息。

4、复利计息法:当期利息计入下期本金一同计息,即利息也生息

例:存入银行1000元,年利率6%,存期5年,分别用单利法和复利法计算本利和。
单利法:F=1000(1+5*6%)=1300元
复利法:F=1000(1+6%)5=1338.23元
点评:同一笔资金,i、n相同,用复利法计息比单利法要多出38.23元,复利法更能反映实际的资金运用情况。
三、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当利率的时间单位与计息周期不一致时,若采用复利计息,会产生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不一致问题。
名义利率r:计息期利率与一年内计息次数的乘积,则计息期利率为r/n。
一年后本利和为:

年利息:

年实际利率为:

例 本金1000元,年利率12%,每年计息一次,一年后本利和是多少?如果每月计息一次,又是多少?
n 每年计息一次,一年后本利和为:F=1000*(1+12%)=1120元
n 每月计息一次的话,12%变成年名义利率,所以首先计算年实际利率
i=(1+12%/12)12-1=12.68%
F=1000(1+12.68%)=1126.8元
第二节 资金的等值计算(应用)
一、资金等值的概念
资金等值是指在不同时期(时点)绝对值不等而价值相等的资金。(填空题)
1、 如果在同一投资系统中,不同时刻数额不同的两笔或两笔以上资金,按照一定的利率和计息方式,折算到某一相同时刻点得到的资金数额是相等的,那么这两笔或多笔资金是"等值"的。折现就是把未来某时点的金额折算成现在时点的金额值(就是现值)的过程,而终值就是资金的现值按照一定利率,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的资金新值。
2、影响资金等值计算的因素:资金数额的大小、资金发生的时间和利率。(选择、填空)
二、资金等值的计算公式(重点,计算题)
这六个公式只需记牢三个,其他三个正好是它们的逆运算。为了方便记忆,表示如下:

图中,现值为P,终值F,等额分付A表示。
在应用时,首先看题中给出条件,是整付还是等额分付,然后再看是求现值还是求终值,如果是求分付的等额资金,还要看一下是由终值F来求A还是由现值P来求A.最后套用正确的公式即可。有些题形变化要通过练习掌握。
第三节 资金等值计算实例
一、计息期与支付期一致的计算
计息周期等于支付周期时,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相同,可以利用等值计算的基本公式直接计算。
例:年利率为12%,每半年计息一次,从现在起,连续三年,每半年为100元的等额支付,问与其等值的第0年的现值为多大?

二、计息期短于支付期的计算(教材中例题要弄懂)
1、按计息周期计算
2、按收付周期计算
三、还本付息方式的选择(选择、简答)
常见的项目借款偿还方式有:
1、本利等额偿还方式
2、本金等额偿还方式
3、期末还本、各年付息偿还方式
4、本利期末一次偿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