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发布时间:2020-01-17 11:48来源:未知
第2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的题型都要加以练习。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东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和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1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商代开始出现了我国城市的雏形,已有大量的考古发掘证据。
2.《周礼·考工记》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3.《管子·度地篇》中记载:“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从思想上完全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也极为重要的著作,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
4.《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
5.隋唐长安城的有些方面如旁三门、左祖右社等体现了周代王城的体制,里坊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宋代开始,里坊制度逐渐被废除。元大都体现了周礼上记载的王城的空间布局制度。
(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这种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这一模式在希波丹姆规划的米列都城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2.公元前的300年间,罗马几乎征服了全部地中海地区,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大量的营寨城。古罗马营寨城的规划思想深受军事控制目的影响,用以在被占领地区的市民心中确立向着罗马当臣民的认同感。
第2节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
2.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标志着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霍华德写了一本书:《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田园城市:城市人口3万人。城市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中央是一个占地20公顷的公园。沿公园可建公共建筑物,包括市政厅、音乐厅兼会堂、剧院、图书馆、医院等。它们的外面是一圈占地58公顷的公园,公园外圈是一些商店、商品展览馆,再外一圈为住宅,再外面为宽128米的林荫道,大道当中为学校、儿童游戏场及教堂,大道另一面又是一圈花园住宅。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城市人口限制在3万人,超过这一规模就要建设另一个新城市。
3.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在大城市的外围用绿地围起来,限制其发展,在绿地之外建立卫星城镇,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
卫星城镇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卧城:在卫星城镇里除了居住建筑外,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上的需求尚需要去母城解决
(2)半独立的卫星城: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
(3)新城:卫星城内有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工厂、企业,居民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基本上可以就地解决。
4.《雅典宪章》★
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综合城市四项基本功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其解决办法就是将城市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分区。
5.《马丘比丘宪章》
《马丘比丘宪章》认为,《雅典宪章》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正确的,而且将继续起作用。但是过于追求功能分区却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城市规划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6.邻里单位
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邻里单位”内设置小学和一些为居民服务的公共设施,防止过境交通穿越。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小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