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0-01-17 12:00来源:未知
第11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的题型都要加以练习。本章对于土地和城市用地的概念、性质、评价以及划分进行了一个概括的说明。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1节 城市用地概述1. 城市用地的概念
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还包括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建设用地,如农田、林地、山地、水面等。
2.城市用地的属性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第2节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1.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1)地质条件: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
(2)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3)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向、温度、降水与湿度
(4)地形条件:
2. 风向频率图(又称风玫瑰图):风向一般是分8个或16个方位观测。累计某一时期中(如一月、一季、一年或多年)各个方位风向的次数,占该时期不同风向的总次数的百分比值(即风向频率)。
以下风玫瑰图所表示的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3. 风向对工业与居住用地布置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布局中,为了减轻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对居住区的危害,一般工业区布置在当地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居住区位于上风向。但同时还要看最小风频风向。
(1)如果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小(图11-2-16a ),或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转换夹角大于90°(图11-2-16b),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上风向,居住区位于其下风向
(2)在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时,应避免使有污染的工业处于两盛行风向的上风方向,工业及居住区一般可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两侧(图11-2-16c、d、e、f、g、h)
4. 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
5. 建筑适宜性评价,即评价城市建设的工程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一般分成三类
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6. 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1)建设现状和使用
(2)重大基础设施
(3)区域关系
(4)市政设施配套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
(7)文化遗存
(8)社会问题
第3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1.了解最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例题】(单选题)现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对城市用地的划分中用地代码R表示( )
A.居住用地
B.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C.工业用地
D.绿地与广场用地
【答案】A
【解析】居住用地代码是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代码是A,工业用地代码是M,绿地与广场用地代码是G。来自最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