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学习中心网

咨询投诉0931-8254357
主办单位:元海德教育宗旨:富家 兴教
0931-8254357

当前位置:主页 > 学习中心新 >

第13章 - 总体规划

发布时间:2020-01-17 12:03来源:未知

第13章 总体规划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以及简答题、论述题都要加以练习。本章介绍了城市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原则和方法。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1节  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1. 城市总体规划的概念
城市是由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构成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体系中的高层次规划,是城市规划综合性、整体性、政策性和法制性的集中体现。
城市总体规划是战略性规划。
2. 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1)与区域规划的关系
a.区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必须从区域性的经济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着眼,否则,就城市论城市,就难以把握城市基本的发展方向、性质和规模,以及布局结构形态。
b.区域规划应与总体规划相互配合协同进行。从区域的角度,确定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人口布局等总体框架,总体规划中的交通、动力、供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应与区域规划的布局骨架相互衔接协调
(2)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是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是编制和调整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3)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从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制定的土地用途的规划和部署,其中保护耕地是一项重要任务,而总体规划则是从城市功能与结构完善的角度对土地使用做出的安排。因此在规划目标、内容、方法以及土地使用类型的划分等方面存在差异。
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总体规划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提供宏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对土地用途的控制保证城市的发展空间。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
 
第2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
    1. 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
2. 城市职能的概念
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3. 城市职能的分类
(1)以各级行政中心职能划分:首都、省会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县城、片区中心乡镇
(2)以经济职能划分:综合性中心城市、工业城市、商贸城市、交通城市、科研教育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和休疗养城市、边贸城市、经济特区城市。
4. 城市性质的概念★
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城市性质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基础因素决定的,是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的主要职能所体现的。
5.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
(1)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和地位
(2)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
(3)城市的其他主要职能和特点
6. 城市规模
是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城市规模是科学编制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规划人口规模确定得合理与否,对城市建设影响很大。因为城市用地规模的多少和各项设施的内容、指标和数量,无不与城市人口的数量与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7. 城镇人口
是指城镇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由三部分构成,即建成区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户籍农业人口和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8.城市规模预测
在开展城市规模预测时,一般是先从预测人口规模着手,再根据城市性质与用地条件加以综合协调和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校核,然后确立合理的人均用地指标,再推算城市的用地规模。
 
第3节  城市总体布局
1. 城市总体布局
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确定城市总体布局是总体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任务是在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基本确定之后,在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与要求,对城市各组成用地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并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2. 城市布局形态的不同类型★
(1)集中式布局
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优点是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城市各项用地紧凑、节约,有利于保证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一般鼓励中小城市集中发展。
a)网格状:由相互垂直的道路网构成,城市形态规整,易于适应各类建筑物的布置,但如果处理不好,也易导致布局上的单调。这种城市形态一般容易在没有外围限制条件的平原地区形成,不适于地形复杂地区。
b)环形放射状:在大中城市比较常见,由放射形和环形的道路网组成,城市交通的通达性较好,有很强的向心紧凑发展的趋势,往往具有高密度的、展示性、富有生命力的市中心。这类形态的城市易于利用放射道路组织城市的轴线系统和景观,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有可能造成市中心的拥挤和过度集聚,同时用地规整性较差,不利于建筑的布置。这种形态不适于小城市。主要案例城市如北京、巴黎等。
(2)分散式布局
最主要的特征是城市空间呈现非集聚的分布方式,包括组团式、带状、星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等多种形态。
a)组团状
b)带状(线状)
c)星状(指状)
d)环状
e)卫星状
f)多中心与组群城市
3.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1)立足区域,讲求整体
(2)节约紧凑,强化结构
(3)近远结合,弹性生长
(4)保护环境,突出特色
4.城市总体布局的内容
(1)城市发展方向的确定
(2)城市主要功能要素布局
城市居住与生活系统的布局、城市工业生产用地的布局、城市公共设施系统的布局、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布局、城市绿地与开敞空间系统的布局、
(3)城市整体结构的控制
(4)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
第4节  总体规划的编制
    1. 总体规则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大、中城市根据需要,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分区规划
2. 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3. 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
4. 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
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等)
5. 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
从工作阶段上可以分为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和总体规划技术成果的编制三个阶段。
从总体规划内容上可以分为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专项规划四个组成部分。
【例题】(论述题)论述新时期我国对总体规划的要求
【答案】(1)规划的前提,从确定增长规模为发展目标转向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
(2)规划编制的内容,从重点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和用地安排转向各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空间管制,在功能上体现从技术文件走向公共政策的转变
(3)规划调控和管理范围,从局限于城市规划区,转向更加突出强调区域统筹和全市域城乡统筹的概念
(4)规划编制的组织方式,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依法行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从单一政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转向建立健全政府、专家、多部门与公众参与的程序保障。
【解析】这是教材第296页的内容,上述答案只是写了要点,每个要点后面都要展开论述。请学员注意,论述题答题时除了写要点之外,还要对每个要点展开论述,否则扣分

免费咨询

  • 甘肃: QQ
  • 四川: QQ
  • 山西: QQ
  • 陕西: QQ
  • 0931-825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