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发布时间:2020-01-17 12:06来源:未知
第15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以及简答题的题型都要加以练习。本章分析了城市交通构成与基本特征,城市交通对城市形成发展、规模和布局的影响,介绍了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必须注意的关键问题和重要指标。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1节 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1. 城市交通包括两个部分
(1)城市交通:主要指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通过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来组织
(2)城市对外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空间联系的交通,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等。
第2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1.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交通运输方式配备的完善程度与城市规模、经济、政治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交通对城市规模影响很大,它既是发展的因素也是制约的因素,特别是城市对外交通联系的方便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城市人口的规模。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城市的交通走廊一般也是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的走廊,哥本哈根的指状结构空间形态与支撑这一结构的轨道交通密切相关。
第3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按照绿色交通优先的原则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一般认为交通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米,相应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2
3. 城市道路分级★
(1)快速路
(2)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功能区,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活动中心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
(3)次干道(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
(4)支路(街坊道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
道路系统也可以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两大类
4. 城市道路系统的形式
(1)方格棋盘式
(2)环形放射式
5. 路幅宽度,即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例题】(判断题)城市道路宽度中的路幅宽度是指道路之间用地的宽度的总和。
【答案】×
【解析】本题表达不正确,路幅宽度不是指道路之间用地的宽度总和,而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6.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
(1)一块板:所有车辆都在同一条车行道上双向行驶
(2)两块板:由中间一条分隔带将车行道分为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仍为混合行驶
(3)三块板:有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部分,中间为机动车道,两旁为非机动车道。
第4节 停车场布置
1.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1.0m2进行计算,其中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为80%-90%,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为10%-20%
2.停车场的服务半径
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米;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米;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100米,并不得大于200米。
第5节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1.铁路
铁路客运站的位置应靠近市中心,位于市中心边缘(大城市)和市区边缘(中小城市)。
2.公路
城市规划中公路交通与城市的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
(1)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到达交通,要求线路直通市区,并与城市干道直接衔接
(2)同城市关系不大的过境交通,或者是通过城市但可不进入市区,客货作暂时停留(或过夜)的车辆,一般宜尽量由城市边缘通过
(3)联系市郊各区的交通一般多采用绕城干道解决
3.机场
机场的选址应尽可能使跑道轴线方向避免穿过城市市区,最好在城市侧面相切的位置。机场与城市的交通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第6节 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1. 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在市中心区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区应达到2-2.5km/km2。公共交通车站的服务半径一般为300-5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