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 城市设计
发布时间:2020-01-24 12:48来源:未知
第19章 城市设计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复习的同时把握重点。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以及简答题的题型都要加以练习。本章立足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着重介绍了城市公共空间、城市中心、城市广场、城市街道、城市滨水区五个部分的城市设计思想,方法及相关实例。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1节 城市设计的含义与作用1.城市设计的含义
城市设计,是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主要元素,对空间要素做出形态的安排,制定出指导空间形态设计的政策性安排。
2.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设计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各阶段及各层次,既有分析与策划内容,又有具体形体表达的内容。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从总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在于恢复与保持城市中个体环境质量的连续性与一致性,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美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
第2节 城市设计的内容及类型
1.城市设计的内容
(1)空间关系
城市设计的空间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交通和停车系统、建筑的体量和形式及开敞空间的环境设计
(2)时间过程
城市设计既与空间有关又与时间有关,因为它的构成元素不但在空间中分布,而且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人建造完成。城市社会与天南地北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城市设计方案、政策等具体内容也应随着时间逐步实施调整。
(3)政策框架
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城市设计的目的是制定一系列指导城市建设的政策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或环境的进一步设计与建设。
第3节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1.城市空间设计理论
图兰西克归纳出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城市设计理论: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场所理论
同时对应地将这三种理论又归纳为三种关系,即形态关系、拓扑关系、类型关系
2.城市设计的方法
调查的方法、评价的方法、空间设计的方法、反馈的方法
第4节 城市公共空间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广义的概念,则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滨水区、城市绿地等。
2.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内涵
公共性、生产性、公平与公正
3.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
由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与地面环境设施等要素构成。城市公共空间除有各种使用功能要求外,其数量与城市的性质、人口规模有紧密关系。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内容,包括总体布局和具体设计。它与城市规划编制的各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阶段都应当做相应的规划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在本质上属于城市设计范畴,需要做城市设计,其目的是创造功能良好、城市空间富有特色的环境。城市公共空间的重点是城市中心、广场、街道、公共绿地、城市滨水区等。
4.中心商务区(CBD)
是指城市中商务活动集中的地区。是城市经济、金融、商业、文化和娱乐活动的集中地,众多的建筑办公大楼、旅馆、酒楼、文化及娱乐场所都集中于此。一般位于城市在历史上成形的城市中心地段,并经过商业贸易与经济高度发展阶段才能够形成。如上海陆家嘴与浦西外滩一带、英国伦敦斯特文内几新镇中心、东京新宿副中心、美国华盛顿市中心、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索尼中心
5.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
满足交通和可达性、步行优先的原则、物质环境的舒适、空间范围的界定
第5节 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设计
1.城市设计是一种公共政策
现代城市设计包含了城市物质环境设计和社会系统设计双重层面
2.我国城市设计的实施管理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对接
我国城市设计的实施管理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对接,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设计实施可链接的法律体系。而在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结合中,针对控规的指令性与引导性指标,城市设计更加强调和侧重的是加强引导性。城市设计应重点控制和引导城市空间环境体系,并主要通过控制建筑的风格形式、后退红线、建筑高度、建筑色彩等具体手段来实现,重点地段还会控制建筑基地线、裙房控制线、主体建筑控制线、建筑架空控制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