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指导
发布时间:2020-02-01 12:46来源:未知
第一部分:应考指导
一、考试相关情况说明(一)题型与分值
2011年10月起,本课程的考试题型做了调整,减少了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数量,增加了简答题的分值,新增加了“名词解释”题型,可见课程考察的重点更偏向于考生的理解能力,淡化了考生对知识点机械记忆的导向。具体题型和分值如下:
题型 | 分值 | 总分 |
单项选择题 | 共25小题,每题1分 | 25分 |
多项选择题 | 共10小题,每题2分 | 20分 |
名词解释题 | 共5小题,每题3分 | 15分 |
简答题 | 共2小题,每题5分 | 10分 |
论述题 | 共2小题,每题10分 | 20分 |
案例分析题 | 共1小题,每题10分 | 10分 |
小计 | 45小题 | 100分 |
从知识点分布来看,本课程试题覆盖了教材三篇九章的全部内容。从整体来看,教材各篇章中,业务技能部分最重要,基本理论部分次之,简史与器材介绍部分再次之。
(三)试题难度
总体而言,试题较为容易。对于重点知识每年都会重复出现,只是以不同的形式,或者考查不同的角度。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不要以为以前考过的知识点就不会再考。有时候也会涉及教材中较细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偏门,但所占比例较低,属于正常情况。由于摄影器材和摄影活动的高度普及,有些题目甚至不需要特别的学习,仅凭生活常识都能解答。
(四)命题特点
整体上看,出题顺序基本上按照教材章节顺序来出题,先外国后中国,先理论后实务,先记诵后理解。这个特点有助于我们答题时准确把握考点所属章节,提高答题正确率。
从具体题型来看,单选题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人物性知识点常考,如某人的理论、观点,或者评述什么的;第二,年份时代性知识点常考,如某年的什么事件;第三,独特性知识点常考,如唯一、第一、首次、典型、标志、最重要、最早等等;第四,概念性知识点常考;第五,常识性知识点常考。
多选题的出题特点是:所考知识点均是适合考多选题的,也就是说该知识点是以多项内容为主的,如特点,组成部分,方式,原因等等。这一点,稍加注意即可轻松掌握。
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大体没有规律可循,因此,将书中出现的概念及相关基本理论全部掌握即可,千万不要押题,否则容易失分。而论述题的案例既有书中提到的案例,也有当前热门时事,体现了与时俱进学以致用的特征,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要多关注媒体热点。
二、本课程的学习建议
这本教材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原理不深奥,更偏向于现象描述和实务操作,二是案例不生疏,所举的例子都在大众媒体上广泛传播过。很多知识点是对生活常识或者说生活常见现象的直接归纳或简明推理,因此,考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首先要全面地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章节结构。然后紧扣考试大纲所体现的知识线索,再把各个知识点还原丰富,并联想到书中的案例或与书中相似的新闻事件,加强理解。
其次,要注意标记出教材中易考知识点,如“首次”,“典型”,“标志”,“最重要”,“最早”等等,还有人物性知识点、年份时代性知识点、概念性知识点都要加以标识,这些知识点都是最容易出客观题的。
最后,每复习完一遍教材做一套真题,最好将近三年试题都认真做一遍,做题的过程,是通过“点”还原或者提示“面”的过程,有利于加强记忆,并适应题型和出题角度。如“1952年法国纪实摄影大师布列松出版了《决定性的瞬间》一书”就可以从五个角度出客观题。
三、各类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
(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通常是考核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绝大部分知识点属于识记和领会层次。因此,要想在单项选择题部分拿高分,甚至拿满分的话,就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从近三年的试题情况来看,这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细,需要大家在仔细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将一些特殊内容标识出来,专门予以背诵记忆。
(二)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和单项选择题考核的难度相近,只是多项选择题所考知识点比单选所涉及知识点要复杂,内容要多。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多选题的考点一定是适合考多选的知识点,这样在复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意识的将具备这种特点的知识点加以格外的标识。考试时,要特别注意多选题中备选项与正确答案的细小变化,如是否加了否定词等。一定要避免由于审题不细导致的丢分。带有判断性的题目,还可以采用反向推测法,如能否定三个选项,剩下的两个选项就自然是正确答案了。
(三)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基本上都是比较重要的概念,偶尔也会考到一些比较细的知识点。无论如何,只要在复习的过程中,将教材中的所有概念都一一列出,用关键词提示记忆,答题时,尽量使用书本上规范的措辞,注意语法结构。
(四)简答题
简答题用来考核考生对某方面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一般只需要直接作答,答要点即可,不需展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使用自己的语言词汇。
(五)论述题
论述题是简答题的拓展,要求能够在回答要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充分详细的分析论证,绝对不能只答要点,不展开。要注意论证时的逻辑结构。(如:现象描述——原因分析——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