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 电视新闻摄影实务
发布时间:2020-02-01 13:08来源:未知
第三章 电视新闻摄影实务
第一节 电视访谈拍摄
1、 {景别选择:以中景、近景为主,特写为辅,全景和远景较少
2、 角度选择:斜侧面为主,基本上属于3/4人像。正面人像用于面对全体观众而非记者一人。
3、 过肩镜头:
前景人物无需完整,1/4—1/3即可
焦距不可过短,宜用标头或长焦,避免畸变造成的视觉不适
人物体型差异大时,注意近大远小的规律
4、 背景处理
背景环境简化:控制景深,清理物品
背景环境保留:增强气氛,交代环境
使用背景布:方便布置灯光、后期编辑,适合历史人文、抽象理性的访谈
背景摆设:控制光线,提示信息
线条处理:避免线条对受访者头部、上身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分割
5、 空镜头、反打镜头、插入镜头的拍摄
空镜头,存在于访谈环境中与谈话主题无明确关系也无明显冲突的事物的镜头。也叫“景观镜头”。
反打镜头:倾听谈话对象的反应镜头,分内反打(无过肩)和外反打(过肩)。
插入镜头:一般指与谈话主题相关的话筒、台标等事物。
(作用都是便于后期编辑,避免跳接和大量使用切换特效)
6、 演播室谈话节目
无观众:3机位,1、3负责主持和嘉宾中景,2号负责全景,开头与结尾的推拉镜头
有观众:4机位,1、3号在(主持人+嘉宾)和观众的两侧,负责中景,2号在观众中间,负责(主持人+嘉宾)全景,4号在(主持人+嘉宾)侧后方,拍观众全景及嘉宾过肩镜头。
丰富画面的办法:镜头运动 加镜子 加显示器 加标版
7、 根据谈话内容拍摄画面:根据内容变换景别、角度和场景
8、 特殊对象:虚化和掩饰受保护的对象, 如儿童、检举者、受害人、中奖者
9、 声音录制:
麦克风种类:指向性麦克风 非指向性麦克风
录音技巧:(1)根据环境选择麦克风 (2)熟悉麦克风的性能特征 (3)嘈杂环境降低麦克风音量,靠近录音 (4)监听杂音,及时调整设置
10、其他注意问题:头部空间、视线空间、视线方向、脸部光线、仪容仪态、麦克风位置
第二节 出镜记者的拍摄
一 、固定镜头(以新闻现场为背景,用相对固定的景别和角度将出镜记者置于画面前景)
1、 光线:可使用辅助工具调节
2、 背景:最有代表性 或根据采访目的和倾向选择
3、 位置:记者位于画面的左?中?右?
4、 角度:平视最为保险
5、 景深:取决于对背景信息量的要求,一般出场景深大,结束景深小。
二、运动镜头(推拉摇移跟)
1、记者走位时间要配合文稿长短
2、记者走位路线要符合构图要求
3、记者脸部光线要保证拍摄效果
第三节 电视新闻偷拍
偷拍方式:
1、 广播级摄像机利用广角镜头偷拍
2、 广播级摄像机利用长焦镜头偷拍
3、 广播级摄像机结合无线话筒偷拍
4、 手包式偷拍机
5、 眼睛式偷拍机
6、 钢笔式偷拍机
7、 手机式偷拍机
8、 道具伪装式偷拍
注意事项:
1、 尽可能避免遮挡
2、 尽可能避免嘈杂
3、 尽可能避免逆光
4、 使用自动光圈和自动增益
5、 要有一定胆魄和随机应变能力
6、 要遵守法律法规
7、 要对被偷拍对象进行公开的补充采访
第四节 双机(多机)拍摄
一、 类别
1、 同一场景的双机(多机)拍摄:可在同一时间捕捉同一主体的不同画面,把拍摄对象表现得更完整、更细致。
2、 异地同时的双机(多机)拍摄:多点单机组合,观众可见同一时间不同场景相关人物的活动。
二、 拍摄注意事项
1、 主机与副机分工明确又协调配合
2、 保证镜头技术指标(色彩、亮度、音频)一致
3、 对编导提出更高技术要求
第五节 现场直播
一、 现场直播的分类
新闻直播:突发新闻&可预见性新闻,强调时效性和真实性。
体育直播:可预见,有准备,区别于新闻直播的是可以渲染
二、 机位设置
三角形机位分布图:
1、 大型空间可根据事件发生发展进程划分成多个独立空间,按三角法分别设置机位。
2、 机位因需而设,不是越多越好,过多机位增加成本、加大导播切换难度。
3、 要保持摄影师和现场导播之间的通讯畅通,及时接收指令。
4、 游动机位与固定机位结合,即“点”与“面”结合,游动机位常是“点睛之笔”。
三、 先进设备
1、小型快速移动轨道车:轨道式(电兔、飞猫) 轮胎式 升降式
2、斯坦尼康稳定器(单臂型、双臂型、大师型、小型)
3、无线摄像机
4、微光摄像机
5、水下摄像机
第六节DV在电视新闻摄影中的应用
DV(Digital Video)是一种设备(数码摄像机),是一种数字文件格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 专业高清DV与广播级数字摄像机相比:
1、画质不够高
2、色彩失真
3、暗部和亮部细节丧失
4、景深不明显
二、DV现象美学思考
DV体现了自由、自主、随意、宽泛、多元、真实、流动,与网络结合,打破了信息垄断,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DV群体:
1、 媒体培养的专业DV力量:体制内思维和拍摄要求,加大了拍摄灵动性
2、 民间DV力量:受众成为传播者、编码者,内容更大众化、更生活化
3、 独立影像制作人:比纯民间力量深刻,比主流力量个性,是DV艺术的主要体现者
第七节 高清摄像机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
高清摄像机分辨率1920*1080,画幅是16:9,标清摄像机分辨率720*576,画幅是4:3。
一、高清摄像机拍摄注意问题:
1、焦点控制更难
设备辅助调焦:波形监视器
借助监视器调焦:9吋以上高清彩色监视器 准确、直观
常规调焦:先对准拍摄物体,推近画面同时开大光孔,聚实(使用寻像器),然后拉开画面重新构图,恢复正常曝光光孔。
2、曝光控制
曝光越准确,画面层次越丰富。通常借助摄像机的自动光圈和寻像器中的斑马线来确定。
实际曝光量在正确曝光的-0.3~+0.3档范围内,色彩饱和度、对比度和清晰度都可接受。
注意景深随曝光控制(光圈)而联动,高清机景深比标清机小。
3、画面构图
16:9的画面,要更注意背景的处理,更适合人物横向运动的展现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 运动拍摄
控制画面运动节奏,尤其是横向运动,避免“拖尾”“虚焦”“闪烁”等症状。
二、高清技术对电视新闻摄制人员提出新的素质要求
准工程师:调设各项指标
准艺术家:画质逼近电影,可以拍摄出艺术效果极强的画面
三、高清技术对电视新闻摄制方式、观念的影响
标清:画面不精致,很容易拍摄,“是活物就能摄像”,观众要求低,“拍到”即可,单兵作战
高清:画面极精致,设置很复杂,收视要求高,“拍成怎样”很重要,常用监控器,团队合作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的课程内容讲解完了。本书结构清晰,分为三篇,共九章,篇与篇之间是总分结构,章与章之间是递进关系。第一篇讲述了新闻摄影的基本理论和简史,第二、第三篇分别讲述静态新闻摄影和动态新闻摄影的实务与个性原理、要求。知识点均匀分布在各个章节中,复习时不要刻意忽视或偏重某个篇章。希望能给大家的复习备考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