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学习中心网

咨询投诉0931-8254357
主办单位:元海德教育宗旨:富家 兴教
0931-8254357

当前位置:主页 > 学习中心新 > 第二学位 >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发布时间:2020-02-11 16:33来源:未知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以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为主,应加强训练。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课程的内涵和类型,理解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及特质,掌握幼儿园课程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对课程的理解
一、课程的内涵
(一)“课程”的词源分析
早在唐代就已有“课程”一词,学者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做的注解——“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其大致意思是对于教育制度、教学课程的安排、执行,一定要由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来掌管,才能够使其符合法则和自然规律。
《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使用“课程”一词,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这里的课程意指学生学习的功课及其进度。可见,古代汉语中的“课程”和当今人们对课程的理解比较相似。
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1859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发表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课程可理解为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经验。这两种理解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课程观。
(二)不同角度的课程定义
将课程概念作进一步分析,可以将其大致划分成四类:
1.课程即知识:认为课程是按照学习者的实际水平,依照学科的知识体系等编排的教与学的内容,简言之,课程就是教学科目或教学科目的总和。
2.课程即计划,是一种行动计划或一种书面文献,是教学要达到预期目标。
3.课程即活动:认为课程不仅仅是教学科目,还包括学校活动及其进程和安排。
4.课程即经验:认为课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和体验。
二、课程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课程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关于课程类型的划分方式有以下几种:
    1.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性质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体育课程与劳动技术教育课程。
   2. 以教育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广域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等。
    3.以学习经验的性质或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向为标准,将课程分为认知性课程和情意性课程。
    4.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将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5.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在多轮课程改革的推力下,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对课程内涵的理解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第一,从注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向注重学生主动构建经验。
    第二,从强调达成目标转向强调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
第三,从只关注分科课程转向开始关注课程的综合化。
第四,从只强调显性课程转向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第二节     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幼儿园课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幼儿园课程强调的是幼儿园教育的整体结构,即通盘考虑各领域内容以何种形式组织起来更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各种教育手段如何协调起来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等。
狭义的幼儿园课程则指某一领域的课程,如健康领域的课程、社会领域的课程等。本书主要从广义的角度来界定课程,即考虑幼儿园课程的整体结构。简言之,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教师充分利用各地各园所拥有的课程资源,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
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是指构成幼儿园课程的必要因素。
幼儿园课程主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课程目标是指幼儿园课程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选择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及评价课程的主要依据。
课程内容是指可以达成课程目标的教育经验。课程内容需要通过的一定方式进行组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决定着幼儿园课程目标能否达成,也影响着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方式。
课程实施是帮助幼儿获得经验、达成课程目标的过程。课程实施的途径、方法及组织形式等既由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决定,同时也会影响课程目标的达成。
课程评价既要判断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同时也要监控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及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课程,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课程四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课程理念是指幼儿园课程编制与实施的基本立场和指导思想,它是课程编制者和实施者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反映。不同的课程理念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幼儿园课程模式。
我们认为,虽然课程理念不是幼儿园课程的独立要素,但它却弥散性地、深刻地影响着幼儿园课程各要素的状况。因此,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起点,幼儿园课程编制应是在正确的课程理念引领下进行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四要素开发与建构的过程。
三、幼儿园课程的特质
    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所提供的,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学段课程的特质。总的来说,幼儿园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质:
1.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
    幼儿园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目标的中介。因此,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幼儿的全面发展与其他年龄段的学习者相比有特殊之处。在幼儿发展的诸方面中,身体的发展是首要的目标,因此,幼儿园课程应充分遵循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教育目标和保育目标的融合。
    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启蒙的阶段,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应使幼儿在原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初步的身心锻炼和启迪,使幼儿在享受快乐童年的同时,身心得到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发展和提高。所以,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应是启蒙性的,不宜追求过高的目标,尤其不应追求过高的认知目标。
2.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
    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幼儿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直观的。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这种学习内容主要源自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距离越近,越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学习也就越有效。当然,现实生活是多层次的、复杂的,生活中有有益的经验,也有无益的或有害的经验。因此,必须对生活进行过滤,才能使之成为课程内容,且这些内容不应是以知识的逻辑组织起来的严格的学科,而应是以生活的逻辑组织起来的多样化的、感性化的、趣味化的活动。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性还意味着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并不是严格的学科知识的再现,课程内容是随着生活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幼儿的兴趣是确定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
3.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
    生活是整体的,不可能只反映人类知识体系中的某一部分。生活中往往蕴藏了多方面的发展机遇和可能。所以,幼儿园课程不应追求将现实生活割裂的或与现实生活不一致的知识系统。从幼儿方面看,多个发展领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发展整体,所谓发展领域只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在现实的课程实施中,儿童是以“完整人”的形象出现的。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应是综合的,应尽可能使不同的课程内容产生联系,以促进学习迁移^我们主张,让幼儿以完整的人的面貌面对完整的生活、有机的经验,不要把学科、领域这种人类划分知识的方式用以划分幼儿的经验,并以单一的经验作为学前儿童活动的起点。
4.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特点是由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学习的特点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尤其是幼儿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的内容应是直观的、形象的,因此,幼儿的学习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使幼儿在参与、探索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习。教师的语言传递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书本化的系统知识也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内容,端坐静听是有悖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主动活动的氛围,为幼儿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与其发展相应的帮助。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还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经常需要利用游戏的手段,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由于幼儿园课程是与幼儿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必然地是情境性的、参与性的,与现实的一日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免费咨询

  • 甘肃: QQ
  • 四川: QQ
  • 山西: QQ
  • 陕西: QQ
  • 0931-825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