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学习中心网

咨询投诉0931-8254357
主办单位:元海德教育宗旨:富家 兴教
0931-8254357

当前位置:主页 > 学习中心新 > 第二学位 >

第二章 - 机械受控模块

发布时间:2020-02-28 09:31来源:未知

第二章 机械受控模块
一、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分数为11分,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对于一些公式、概念要加以重视。
二、本章考核知识点
1)机械传动装置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及常用机械传动部件;
2)滚珠丝杠螺母副的传动原理和结构,间隙消除及预紧方法;
3)谐波齿轮减速器工作原理及计算;
4)轴系的组成与设计要求;
5)导轨及支承件的功能及设计要求;
6)并联机构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7)传动装置主要结构参数设计计算。
本章近几年考试分值:
选择题 简答题 计算题 简单应用 综合应用 合计
2(1、4) 4(2) 5(3)     11
2(1、1) 4(2) 5(3)     11
2(1、3) 4(4) 5(2)     11
2(1、5) 4(1) 5(3)     11
2(2、5) 4(3) 5(2)     11
2(1、2) 4(4) 5(1)     1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结构主要包括传动机构、导向及支承机构和执行机构。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的传动部件:齿轮、蜗杆传动,丝杠螺母传动和谐波传动。
第一节 齿轮系及蜗杆副
齿轮传动的主要精度要求瞬时传动比不变,即主动轮做匀速运动时,从动轮也做匀速运动。蜗轮蜗杆只能用于传动空间垂直交错轴之间的回转运动。蜗杆为主动构件,蜗轮为从动构件。
 
1.齿轮系传动比最佳分配原则
齿轮系经常用于伺服系统的减速增矩。齿轮系统的总传动比确定后,根据对传动链的技术要求,选择传动方案,使驱动部件和负载之间的转矩、转速达到合理匹配。若总传动比较大,又不准备采用谐波、少齿差等传动,需要确定传动级数,单级传动比增大将使传动系统简化,但大齿轮的尺寸增大会使整个传动系统的轮廓尺寸变大。可按下述三种原则适当分级,并在各级之间分配传动比。
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
质量最小原则
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
本书按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确定各级齿轮传动比。对于两级齿轮减速
一般地,齿轮传动总等效惯量随着传动级数的增加而减小,但传动效率随着传动级数的增加而降低。
2.齿轮副间隙消除
消除方法:刚性调整和柔性调整
刚性调整包括调整中心距,选择装配法,带锥度齿轮法和斜齿轮法
柔性调整通过在双齿轮中间加入弹性元件,使双齿轮分别贴紧其啮合齿轮齿的两侧,以消除间隙。这种方法在齿厚和周节有差异情况下,仍能保持无间隙啮合,但影响其平稳性,降低传动刚度。
对于减速传动的系统,传动比大于1,后级的间隙比前级的间隙影响大,因此最后一级的间隙对系统精度影响最大,因此对减速传动,保证最后一级齿轮精度最重要。
第二节 滚珠丝杠螺母副
滚珠丝杠螺母副具有运动摩擦小,便于消除传动间隙的优点。
滚珠丝杠螺母副分为外循环插管式和内循环反向器式两种类型。
传动刚度计算:传动刚度影响整个机械结构的振动模态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性能。滚珠丝杠螺母副传动刚度计算方法:
1)  由图a得到系数,利用该系数使图b的标尺扩展;
2)  从图b中,根据外轴向力与轴向预载荷力,得到轴向位移
3)  传动刚度计算公式:
消除间隙及预紧方法:双螺母齿差式,双螺母螺纹式,双螺母垫片式,单螺母变位导程自预紧式。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支承要求是约束丝杠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
方法: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两端均为单向推力,一端固定一端自由
第三节 谐波齿轮传动减速器
谐波齿轮传动时,有多对齿同时啮合传递载荷,承载能力大,同时,由于轮齿的相对位移不大,而且主要发生在载荷小的区域,因此啮合时磨损小,又由于谐波齿轮的特殊形状,波发生器和柔轮运动副中的压力角减小,能力损失小。谐波齿轮主要由波发生器、柔轮和刚轮三个基本构件组成,是一种靠波发生器使柔性齿轮产生可控弹性变形,并与刚性齿轮相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齿轮传动。
 

 
   
 
 
 
 
 
 

从传动原理上,谐波齿轮分为单波和双波。
当波发生器只有一个滚子时,称为单波传动,当波发生器有2个滚子时,称为双波传动。
波发生器分为连续作用式和脉冲作用式。柔轮分为圆柱形和钟形。
谐波齿轮扭转刚度:

为作用在低速负载轴上的扭矩,为将波发生器抱紧时低速负载轴上的转角。
1.谐波齿轮传动比计算
1)钢轮固定
(1)波发生器输入,柔轮输出。单级减速,结构简单,传动比范围大
(2)柔轮输入,波发生器输出
2)柔轮固定
(1)波发生器输入,钢轮输出
(2)刚轮输入,波发生器输出
3)波发生器固定
(1)柔轮输入,钢轮输出
(2)刚轮输入,柔轮输出
4)两项输入,一项输出
(1)波发生器和柔轮同时输入,钢轮输出,则:
(2)波发生器和刚轮同时输入,柔轮输出,则:
(3)柔轮和刚轮同时输入,波发生器输出,则:
第四节 轴系
1.滚动摩擦支承轴系
滚动轴承的精度分为B、C、D、E、G五级,B最高
在轴承承受轴向负荷时,应对其实现轴向限位
2.滑动摩擦支承轴系
1)液体动压支承
若两平面之间的油液成楔形,二者相对运动时产生压力,从而可以承载。液体动压支承分为球头浮动式,薄壁弹性变形式,加工形成式。
2)气体动压支承
利用空气作润滑剂的一种轴承,它通过空气的弹性起支承作用,避免固体面之间的直接接触。根据结构不同,分为悬臂式,波箔式和张紧式。
3)液体静压支承
在油压作用下,轴套内孔壁上的油腔与运动表面之间形成油膜。
4)气体静压支承
气膜压力由外部气源供给。
第五节 导轨及支撑件
1.导轨:导轨用于引导运动部件的运动方向,保证执行机构的正确运动轨迹。
分类:
1)按运动导轨轨迹:直线运动导轨和旋转运动导轨
2)按导轨面间的摩擦性质:滑动导轨,滚动导轨,液体静压导轨,气浮导轨,磁浮导轨
滚动导轨按其滚动的类型分为滚珠式和滚柱/滚针式。滚珠式结构简单紧凑,但承载能力低,滚柱/滚针式刚度和承载能力大,导向性好,但易磨损
按滚动体在导轨副中的运动形式分为循环式和非循环式
3)按导轨副结构:开式导轨和闭式导轨
2.支承件:包括机身,基座,支柱和横梁等
第六节 并联机构
具有多个自由度,且驱动器分配在不同环路上的闭式多环机构称为并联机构
并联机器优点:
1)  刚度高,承载能力与整机质量比大
2)  移动部件质量轻,可获得较高的动态特性,容易实现高速、高加速度运到
3)  不存在误差累计,可获得较高的运动精度
4)  零件标准化程度高,易于实现模块化设计
5)  作业空间与机器尺寸比小。
缺点:
1)  灵活性差,运动平台的倾斜角度小
2)  在作业空间内部存在杆件干涉和奇异位形的危险。
第七节 数学模型和设计要求
参数设计原则:
1)足够高的谐振频率2)高刚度和低转动惯量3)适当的阻尼比4)尽可能小的传动间隙5)良好的摩擦特性
 
本章在考试中占11分,2个选择,1个简答,1个计算!

免费咨询

  • 甘肃: QQ
  • 四川: QQ
  • 山西: QQ
  • 陕西: QQ
  • 0931-825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