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 机械受控模块
发布时间:2020-02-28 09:31来源:未知
第二章 机械受控模块
一、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分数为11分,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对于一些公式、概念要加以重视。
二、本章考核知识点
1)机械传动装置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及常用机械传动部件;
2)滚珠丝杠螺母副的传动原理和结构,间隙消除及预紧方法;
3)谐波齿轮减速器工作原理及计算;
4)轴系的组成与设计要求;
5)导轨及支承件的功能及设计要求;
6)并联机构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7)传动装置主要结构参数设计计算。
本章近几年考试分值: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结构主要包括传动机构、导向及支承机构和执行机构。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的传动部件:齿轮、蜗杆传动,丝杠螺母传动和谐波传动。
第一节 齿轮系及蜗杆副
齿轮传动的主要精度要求瞬时传动比不变,即主动轮做匀速运动时,从动轮也做匀速运动。蜗轮蜗杆只能用于传动空间垂直交错轴之间的回转运动。蜗杆为主动构件,蜗轮为从动构件。
1.齿轮系传动比最佳分配原则
齿轮系经常用于伺服系统的减速增矩。齿轮系统的总传动比确定后,根据对传动链的技术要求,选择传动方案,使驱动部件和负载之间的转矩、转速达到合理匹配。若总传动比较大,又不准备采用谐波、少齿差等传动,需要确定传动级数,单级传动比增大将使传动系统简化,但大齿轮的尺寸增大会使整个传动系统的轮廓尺寸变大。可按下述三种原则适当分级,并在各级之间分配传动比。
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
质量最小原则
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
本书按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确定各级齿轮传动比。对于两级齿轮减速
一般地,齿轮传动总等效惯量随着传动级数的增加而减小,但传动效率随着传动级数的增加而降低。
2.齿轮副间隙消除
消除方法:刚性调整和柔性调整
刚性调整包括调整中心距,选择装配法,带锥度齿轮法和斜齿轮法
柔性调整通过在双齿轮中间加入弹性元件,使双齿轮分别贴紧其啮合齿轮齿的两侧,以消除间隙。这种方法在齿厚和周节有差异情况下,仍能保持无间隙啮合,但影响其平稳性,降低传动刚度。
对于减速传动的系统,传动比大于1,后级的间隙比前级的间隙影响大,因此最后一级的间隙对系统精度影响最大,因此对减速传动,保证最后一级齿轮精度最重要。
第二节 滚珠丝杠螺母副
滚珠丝杠螺母副具有运动摩擦小,便于消除传动间隙的优点。
滚珠丝杠螺母副分为外循环插管式和内循环反向器式两种类型。
传动刚度计算:传动刚度影响整个机械结构的振动模态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性能。滚珠丝杠螺母副传动刚度计算方法:
1) 由图a得到系数
,利用该系数使图b的
标尺扩展;
2) 从图b中,根据外轴向力
与轴向预载荷力
,得到轴向位移
;
3) 传动刚度计算公式:
消除间隙及预紧方法:双螺母齿差式,双螺母螺纹式,双螺母垫片式,单螺母变位导程自预紧式。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支承要求是约束丝杠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
方法: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两端均为单向推力,一端固定一端自由
第三节 谐波齿轮传动减速器
谐波齿轮传动时,有多对齿同时啮合传递载荷,承载能力大,同时,由于轮齿的相对位移不大,而且主要发生在载荷小的区域,因此啮合时磨损小,又由于谐波齿轮的特殊形状,波发生器和柔轮运动副中的压力角减小,能力损失小。谐波齿轮主要由波发生器、柔轮和刚轮三个基本构件组成,是一种靠波发生器使柔性齿轮产生可控弹性变形,并与刚性齿轮相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齿轮传动。
从传动原理上,谐波齿轮分为单波和双波。
当波发生器只有一个滚子时,称为单波传动,当波发生器有2个滚子时,称为双波传动。
波发生器分为连续作用式和脉冲作用式。柔轮分为圆柱形和钟形。
谐波齿轮扭转刚度:

为作用在低速负载轴上的扭矩,
为将波发生器抱紧时低速负载轴上的转角。
1.谐波齿轮传动比计算
1)钢轮固定
(1)波发生器输入,柔轮输出。单级减速,结构简单,传动比范围大
(2)柔轮输入,波发生器输出
2)柔轮固定
(1)波发生器输入,钢轮输出
(2)刚轮输入,波发生器输出
3)波发生器固定
(1)柔轮输入,钢轮输出
(2)刚轮输入,柔轮输出
4)两项输入,一项输出
(1)波发生器和柔轮同时输入,钢轮输出,则:
(2)波发生器和刚轮同时输入,柔轮输出,则:
(3)柔轮和刚轮同时输入,波发生器输出,则:
第四节 轴系
1.滚动摩擦支承轴系
滚动轴承的精度分为B、C、D、E、G五级,B最高
在轴承承受轴向负荷时,应对其实现轴向限位
2.滑动摩擦支承轴系
1)液体动压支承
若两平面之间的油液成楔形,二者相对运动时产生压力,从而可以承载。液体动压支承分为球头浮动式,薄壁弹性变形式,加工形成式。
2)气体动压支承
利用空气作润滑剂的一种轴承,它通过空气的弹性起支承作用,避免固体面之间的直接接触。根据结构不同,分为悬臂式,波箔式和张紧式。
3)液体静压支承
在油压作用下,轴套内孔壁上的油腔与运动表面之间形成油膜。
4)气体静压支承
气膜压力由外部气源供给。
第五节 导轨及支撑件
1.导轨:导轨用于引导运动部件的运动方向,保证执行机构的正确运动轨迹。
分类:
1)按运动导轨轨迹:直线运动导轨和旋转运动导轨
2)按导轨面间的摩擦性质:滑动导轨,滚动导轨,液体静压导轨,气浮导轨,磁浮导轨
滚动导轨按其滚动的类型分为滚珠式和滚柱/滚针式。滚珠式结构简单紧凑,但承载能力低,滚柱/滚针式刚度和承载能力大,导向性好,但易磨损
按滚动体在导轨副中的运动形式分为循环式和非循环式
3)按导轨副结构:开式导轨和闭式导轨
2.支承件:包括机身,基座,支柱和横梁等
第六节 并联机构
具有多个自由度,且驱动器分配在不同环路上的闭式多环机构称为并联机构
并联机器优点:
1) 刚度高,承载能力与整机质量比大
2) 移动部件质量轻,可获得较高的动态特性,容易实现高速、高加速度运到
3) 不存在误差累计,可获得较高的运动精度
4) 零件标准化程度高,易于实现模块化设计
5) 作业空间与机器尺寸比小。
缺点:
1) 灵活性差,运动平台的倾斜角度小
2) 在作业空间内部存在杆件干涉和奇异位形的危险。
第七节 数学模型和设计要求
参数设计原则:
1)足够高的谐振频率2)高刚度和低转动惯量3)适当的阻尼比4)尽可能小的传动间隙5)良好的摩擦特性
本章在考试中占11分,2个选择,1个简答,1个计算!
一、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分数为11分,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对于一些公式、概念要加以重视。
二、本章考核知识点
1)机械传动装置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及常用机械传动部件;
2)滚珠丝杠螺母副的传动原理和结构,间隙消除及预紧方法;
3)谐波齿轮减速器工作原理及计算;
4)轴系的组成与设计要求;
5)导轨及支承件的功能及设计要求;
6)并联机构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7)传动装置主要结构参数设计计算。
本章近几年考试分值:
选择题 | 简答题 | 计算题 | 简单应用 | 综合应用 | 合计 |
2(1、4) | 4(2) | 5(3) | 11 | ||
2(1、1) | 4(2) | 5(3) | 11 | ||
2(1、3) | 4(4) | 5(2) | 11 | ||
2(1、5) | 4(1) | 5(3) | 11 | ||
2(2、5) | 4(3) | 5(2) | 11 | ||
2(1、2) | 4(4) | 5(1) | 11 |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结构主要包括传动机构、导向及支承机构和执行机构。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的传动部件:齿轮、蜗杆传动,丝杠螺母传动和谐波传动。
第一节 齿轮系及蜗杆副
齿轮传动的主要精度要求瞬时传动比不变,即主动轮做匀速运动时,从动轮也做匀速运动。蜗轮蜗杆只能用于传动空间垂直交错轴之间的回转运动。蜗杆为主动构件,蜗轮为从动构件。
1.齿轮系传动比最佳分配原则
齿轮系经常用于伺服系统的减速增矩。齿轮系统的总传动比确定后,根据对传动链的技术要求,选择传动方案,使驱动部件和负载之间的转矩、转速达到合理匹配。若总传动比较大,又不准备采用谐波、少齿差等传动,需要确定传动级数,单级传动比增大将使传动系统简化,但大齿轮的尺寸增大会使整个传动系统的轮廓尺寸变大。可按下述三种原则适当分级,并在各级之间分配传动比。
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
质量最小原则
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
本书按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确定各级齿轮传动比。对于两级齿轮减速

一般地,齿轮传动总等效惯量随着传动级数的增加而减小,但传动效率随着传动级数的增加而降低。
2.齿轮副间隙消除
消除方法:刚性调整和柔性调整
刚性调整包括调整中心距,选择装配法,带锥度齿轮法和斜齿轮法
柔性调整通过在双齿轮中间加入弹性元件,使双齿轮分别贴紧其啮合齿轮齿的两侧,以消除间隙。这种方法在齿厚和周节有差异情况下,仍能保持无间隙啮合,但影响其平稳性,降低传动刚度。
对于减速传动的系统,传动比大于1,后级的间隙比前级的间隙影响大,因此最后一级的间隙对系统精度影响最大,因此对减速传动,保证最后一级齿轮精度最重要。
第二节 滚珠丝杠螺母副
滚珠丝杠螺母副具有运动摩擦小,便于消除传动间隙的优点。
滚珠丝杠螺母副分为外循环插管式和内循环反向器式两种类型。
传动刚度计算:传动刚度影响整个机械结构的振动模态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性能。滚珠丝杠螺母副传动刚度计算方法:
1) 由图a得到系数


2) 从图b中,根据外轴向力



3) 传动刚度计算公式:

消除间隙及预紧方法:双螺母齿差式,双螺母螺纹式,双螺母垫片式,单螺母变位导程自预紧式。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支承要求是约束丝杠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
方法: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两端均为单向推力,一端固定一端自由
第三节 谐波齿轮传动减速器
谐波齿轮传动时,有多对齿同时啮合传递载荷,承载能力大,同时,由于轮齿的相对位移不大,而且主要发生在载荷小的区域,因此啮合时磨损小,又由于谐波齿轮的特殊形状,波发生器和柔轮运动副中的压力角减小,能力损失小。谐波齿轮主要由波发生器、柔轮和刚轮三个基本构件组成,是一种靠波发生器使柔性齿轮产生可控弹性变形,并与刚性齿轮相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齿轮传动。
从传动原理上,谐波齿轮分为单波和双波。
当波发生器只有一个滚子时,称为单波传动,当波发生器有2个滚子时,称为双波传动。
波发生器分为连续作用式和脉冲作用式。柔轮分为圆柱形和钟形。
谐波齿轮扭转刚度:



1.谐波齿轮传动比计算
1)钢轮固定
(1)波发生器输入,柔轮输出。单级减速,结构简单,传动比范围大

(2)柔轮输入,波发生器输出

2)柔轮固定
(1)波发生器输入,钢轮输出

(2)刚轮输入,波发生器输出

3)波发生器固定
(1)柔轮输入,钢轮输出

(2)刚轮输入,柔轮输出

4)两项输入,一项输出
(1)波发生器和柔轮同时输入,钢轮输出,则:

(2)波发生器和刚轮同时输入,柔轮输出,则:

(3)柔轮和刚轮同时输入,波发生器输出,则:

第四节 轴系
1.滚动摩擦支承轴系
滚动轴承的精度分为B、C、D、E、G五级,B最高
在轴承承受轴向负荷时,应对其实现轴向限位
2.滑动摩擦支承轴系
1)液体动压支承
若两平面之间的油液成楔形,二者相对运动时产生压力,从而可以承载。液体动压支承分为球头浮动式,薄壁弹性变形式,加工形成式。
2)气体动压支承
利用空气作润滑剂的一种轴承,它通过空气的弹性起支承作用,避免固体面之间的直接接触。根据结构不同,分为悬臂式,波箔式和张紧式。
3)液体静压支承
在油压作用下,轴套内孔壁上的油腔与运动表面之间形成油膜。
4)气体静压支承
气膜压力由外部气源供给。
第五节 导轨及支撑件
1.导轨:导轨用于引导运动部件的运动方向,保证执行机构的正确运动轨迹。
分类:
1)按运动导轨轨迹:直线运动导轨和旋转运动导轨
2)按导轨面间的摩擦性质:滑动导轨,滚动导轨,液体静压导轨,气浮导轨,磁浮导轨
滚动导轨按其滚动的类型分为滚珠式和滚柱/滚针式。滚珠式结构简单紧凑,但承载能力低,滚柱/滚针式刚度和承载能力大,导向性好,但易磨损
按滚动体在导轨副中的运动形式分为循环式和非循环式
3)按导轨副结构:开式导轨和闭式导轨
2.支承件:包括机身,基座,支柱和横梁等
第六节 并联机构
具有多个自由度,且驱动器分配在不同环路上的闭式多环机构称为并联机构
并联机器优点:
1) 刚度高,承载能力与整机质量比大
2) 移动部件质量轻,可获得较高的动态特性,容易实现高速、高加速度运到
3) 不存在误差累计,可获得较高的运动精度
4) 零件标准化程度高,易于实现模块化设计
5) 作业空间与机器尺寸比小。
缺点:
1) 灵活性差,运动平台的倾斜角度小
2) 在作业空间内部存在杆件干涉和奇异位形的危险。
第七节 数学模型和设计要求
参数设计原则:
1)足够高的谐振频率2)高刚度和低转动惯量3)适当的阻尼比4)尽可能小的传动间隙5)良好的摩擦特性
本章在考试中占11分,2个选择,1个简答,1个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