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学习中心网

咨询投诉0931-8254357
主办单位:元海德教育宗旨:富家 兴教
0931-8254357

当前位置:主页 > 学习中心新 > 第二学位 >

第一章 -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

发布时间:2020-06-29 11:53来源:未知

第一章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
本课程为《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新闻作品在研究、评析上有一定的原则与要求,也有规律可循,学习这门课的主要目的就是掌握这些规律、原则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
本章知识点即可直接拿来出选择题,又可拿来出简答或论述题,还必然会内化到最后的新闻作品分析题,因此,本章比较重要。
建议自考者注意三个要点:一、新闻作品研究,要注重其对舆论导向和时代精神的把握;二、注重新闻作品的特点是什么及为何要联系其时代背景分析;三、怎样在分析中把新闻作品当成一个整体来考察。
 
第一节  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新闻作品是社会现实生活最迅速、最直接的反映,也是具有浓厚意识形态的一种公开广泛传播。报道者的立场观点、认识水平、价值取向、评价标准等都对新闻作品直接产生影响。因此,研究新闻作品, 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得出客观的评析结论,这是新闻作品研究的重要基本原则。
如何才能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一)大前提: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1.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列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贵在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
(1)马克思恩格斯思想
(2)列宁思想
(3)毛泽东思想
(4)邓小平理论
该如何应用:
1.应联系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列主义为基本指导原则。
2.避免孤立地研究马列主义。
3.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对待新闻采写。
4.研究上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工作研究新闻作品。
5.研究不同形式下,新闻报道内容与形式的变化。
6.以此为基石,分清楚评析新闻作品的是非标准等。
(二)小前提:要知晓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
1.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在长期革命与建设活动中形成的新闻思想。具体表现为:
(1)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
(2)列宁的新闻思想
(3)毛泽东的新闻思想
(4)邓小平的新闻思想
(5)江泽民的新闻思想
对于他们的新闻思想,知其要略即可,如马克思的“监督论”、“报刊自由”等观点,列宁的党报党刊必须接受党的集中统一指挥观点,他指出“报纸不仅是宣传者、鼓动者,还是集体的组织者”,毛泽东一直坚持新闻媒体得心应手的“工具论”、“喉舌论”观点,邓小平的新闻媒体必须围绕“稳定论”展开工作,江泽民的新闻媒体引导好坏的“祸福论”观点。
在理解他们新闻思想之间的一脉相承性同时,尤其要学习邓小平及江泽民同志的新闻思想,他们的新闻思想与当今中国现状联系更为紧密,评析新闻作品时能较多地运用到他们的新闻思想。
 
第二节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所有马列主义者的思想精髓。研究新闻作品,也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新闻作品研究中:
(一)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严格以客观事物为依据,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
  1.新闻作品的采写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记者在采写新闻作品时,对自己的采写对象,必须经过一个从感知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分析思考过程,将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去伪存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与辨别过程。这个复杂的过程要做到真实客观,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2.不以主观性影响对作品的客观分析
     研究新闻作品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做到不偏不倚、不搞唯心主义等,不将个人的主观标准及评价框架强加于新闻作品上。
(二)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研究者还必须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
   1.要有知人论世观念,分析作品时,要知新闻作品是一定时代的产物。评析新闻作品时既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又要以现今的标准、观念变化来评析当时的作品。不可两者偏废,只取其一来评析。
   2.研究者也都生活在一定的、具体的社会环境之中。 研究者要避免主观认知与外部环境的干扰,避免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社会阅历、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因此,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一切从作品的实际出发。
 
第三节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
  
本节的知识点有二:一是为何以及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引导,二是新闻作品的特点有哪些?
(一)新闻报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1.为何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我国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一部分,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与正面宣传为主原则,这些都要求我国的新闻报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作品是对现实世界的报道,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其报道框架选择对社会舆论稳定有极强的影响力,从这一角度来讲,新闻报道也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立场、观念不同会得出不同的新闻观,写出不同的新闻作品。研究新闻作品,首先要从政治上对它作出准确的判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2.怎样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坚持当“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积极实践者。
二是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三是对党的方针、政策能深刻体会和掌握等。
明了上述三个方面才能在新闻作品的评析中做到评点详明,切中要害,恰到好处。
(二)新闻作品的特点★
内容上的特点:
1.真实:坚持客观报道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基本规律。
2.新鲜:时间的新和新闻内容的新,在我国,还体现在时宜性的新。
3.迅速及时:新闻要快,讲究迅速及时。但在我国,新闻报道也不是“唯快为好”,还要处理好快速、延缓、不报的几种处理方式。
4.具有重要性:政治价值与新闻本身价值的统一;重要性是一个可变的变量,因多种具体原因而变。
 
 
形式上的特点:
1.隐喻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
2.新闻语言简练、通俗、生动
3.新闻结构有固定常用的模式,但也不必拘泥。
4.通讯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的。
 
第四节  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研究新闻作品,在认真剖析新闻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同时,还要把其放在写作时的广阔时代背景上来分析。
因为新闻作品是时代、政治体制等全方位的反映,在我国,新闻作品这一特点尤甚。
为何要重视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好的新闻作品多是时代的镜子。
时代的镜子有两层含义:一是真实记录历史,来镜子似的真实反映时代,二是不管其报道是真实还是虚假,新闻作品的报道内容与形式能折射当时时代正常如否,是个什么样的时代。
就拿通讯而言,如黄远生、邵飘萍、范长江等的通讯皆是时代的镜子,是对当时社会镜子似的真实写照。这里特别要知道的是范长江的代表作是什么。再如后来的通讯主要是弘扬时代所提倡的主旋律,这就是时代背景的差异。例如穆青的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郭梅尼的《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等。
 (二)时代不同,政治对新闻事业的要求与规制不一样,新闻作品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
     在我国,新闻作品的采写内容与报道范畴,都要遵照一定时期的宣传与政治要求,因此,对其的评价标准也随之变化,因此,在我国,新闻理论与新闻评价标准是随时代而变化的。一个时代的优秀新闻作品,往往只能放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来评析。
 (三)时代还影响新闻的表现形式。
1.时代不同,对新闻的文体要求与阅读习惯也不一样。这就带来新闻写作本身也是个发展的过程。
19世纪30年代,开始有了近代中文报纸,不同时代,社会问题不一样,新闻事业的发展情况也不一样,传播技术也有变化,因此,新闻写作本身也是个发展的过程,受众的阅读习惯也是个变化的过程。
2.新闻作品的文体随时代而变化。
在新闻写作文体上,最开始只是什么重要就把什么记录下来,直接传播,后来出现金字塔结构等等,消息、通讯、深度报道这些体裁,也是随着阅读需要产生的。新闻导语的出现也是如此。最开始没有导语,后来的第一代导语必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各要素俱全,第二代导语只点出二三个要素即可。20世纪70年代又突破了“倒金字塔”结构,开始出现更自由的写作结构形式。
我国报刊通讯文体的发展,也说明了这一点。早期以传递信息为主的“报道”,大都是几十个字,百把个字。到了民国,黄远生提倡写实,揉入文学的表现手法,对通讯文体的发展作了开拓性的贡献,早期的通讯以纪实和旅游考察通讯为主。这里要知道邹韬奋的旅游通讯代表作的名字,延安时期开始,典型人物通讯兴起,上世纪50年代,工作通讯这一文体繁荣,1987年以来,深度报道兴起。
新闻作品的语言文风,也同样留下时代的印记。如1958年“大跃进”时期,浮夸报道充斥于报刊广播之中。“文革”时期,假话、空话、大话,套话连篇,语言也充满暴力倾向。
研究新闻作品,应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新闻作品的产生缘由、社会影响等,这样分析新闻作品就能做到不脱离时代,孤立不客观地分析新闻作品。
 
    第五节  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为什么要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新闻作品文本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被采访者、记者、编辑、媒介管理机构等,受众的接受心理也隐含制约之。因此,新闻作品的形成以及好坏是多种因素决定的,分析时应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
(二)新闻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还有复杂的时代背景。★
(1)研究新闻作品,既要胸怀全局,又要深入剖析其各个局部。
胸怀全局,就是强调把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剖析局部,就是要揭示局部是如何为表现整体的内容和全局的主旨服务的。因此,整体上考察新闻作品的主题和总倾向,并不排斥对其有时侧重的分析。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在某一方面有鲜明的特别之处,这是其成为优秀作品的重要原因。
(2)在评析方法。要全面分析它的主题思想,它的题材内容,它的谋篇布局,它的语言特点,它的导语、背景、标题等,分析其某一方面的特色之处。
忌讳:只顾一点,不及其余。
(三)整体考察,还是要了解作者本人,了解作品的时代,以及写这个作品的原因等,这些都属于整体的一部分。★
(四)新闻作品还要讲究传播效果,这也是整体考察的一部分。
新闻作品最后是要向受众公开传播,传播效果如何就是重要考察对象之一。对于新闻作品的评析,虽有固定的大致意义,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判定这些评析,标准就是应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考虑各种不同情况,顾及社会效果的各个方面,既要重视其主要方面,又不忽视其次要方面,多作分析、比较、衡量,以求得客观公正的评析。

免费咨询

  • 甘肃: QQ
  • 四川: QQ
  • 山西: QQ
  • 陕西: QQ
  • 0931-825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