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 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0-06-30 07:04来源:未知
第七章 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本章复习建议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的一般过程,当前分布情况以及各种管理体制,熟悉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广播电视事业的基本状况、特点和问题。本章内容所涉题型有单选题、多项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广播电视是本世纪发展起来的大众传播媒介。它们是顺应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
(一)广播事业诞生和发展过程
广播的诞生过程:①无线电波的发现。②无线电传送信号成功。③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④电台广播的诞生。
正式的电台广播: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办于匹兹堡的KDKA电台开播。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一般认为它的开播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
广播事业的发展过程:
1.20世纪20年代,是它的初创阶段。
2.20世纪30-40年代,是它的大发展阶段。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广播事业在全世界趋于普及。
4.20世纪90年代,广播事业开始了新的飞跃。
(二)电视的诞生和发展
电视的诞生过程:①电视技术的准备。②实验性的电视播映。③正式的电视播送。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电视发射台。④电视发展的中断和恢复。
电视传播样式:电视媒介不断从低级向高级、从单一向多样化发展。
①彩色电视。
②卫星传播。地面微波传送:是一种接力的方式的传播,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设立一个中继站,因而传送环节多,建设费用昂贵。卫星传送比地面微波传送的环节少、覆盖面大、信号质量高、投资少,而且不受地形的限制,这就极大地促进了电视的普及和国际化。
③卫星直播电视:电视机用户安装简单的接收装置就能直接收看卫星传送来的节目。80年代以后,卫星直播电视广泛使用于跨越国界的电视传播,成为国际电视的重要传播和接收方式
④有线电视(电缆电视):把接收装置收到的电视信号用电缆传送到用户家中。它图像清晰,抗干扰性强,频道多,因而很受观众欢迎。
⑤数字电视:传统的电视是采用模拟的方式,处理、传输、接收和记录电视信号的。新兴的数字技术则把模拟电视信号转变为数字电视信号并进行处理、传输、接收和记录。数字技术能够大大压缩电视节目,能够大大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电视清晰,音响好。
数字化涉及地面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三大领域,其中尤以地面电视的数字化难度最大。
⑥电脑电视(多媒体电视):以卫星和光缆、电缆为基本通道、以电子计算机和个人电脑为基本载体的网络传播。
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化。
(三)世界广播电视业的政治分野和体制类型:
政治分野:各国广播电视事业因社会政治制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广播电视,是为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需要服务的,它有商业化和垄断化的特征。社会主义国家的广播电视,是为社会主义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虽然各国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广播电视总体上都是为维护国家独立、经济发展、满足本国人民的信息和娱乐需要动作的。
体制类型:各国有很大差异。体制有两层意思:①就广播电视机构本身而言,指它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②就整个国家而言,指全国广播电视的格局以及国家进行法律和行政管理的方式。
就广播电视机构本身而言,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体制类型:
①国有国营:国家拥有并直接经营。实施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营台
②国有公营:国家所有但是由公司经营;保持相对的独立型,收视费、少量国家拨款和广告收入是其经费来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公共台实施这一体制。
③社会公营:一种是社会各界筹办并经营管理的;一种是某个公众团体经办并经营管理的。作为独立法人存在,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国家依法在宏观上进行调控管理。发达资本主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公共台实行这一体制。
④私有私营 :私人资本拥有并经营的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实施商业化经营,广告为其主要经济来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这类型的机构。
⑤公私合营:由国家和私人盒子或者合办的广电机构。一般而言,国家通常处于主导地位。某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这种体制。
上述体制中,又被分为大体两种广电类型:
公共广播电视:包括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比较重视社会效益,注重节目的教化功能和文化品位,但是经营管理缺乏活力,财源不旺,甚至常常出现经济困难。
商业广播电视:包括私有私营、公私合营。谋求商业利润,但容易出现媚俗倾向,节目品位不高,色情以及其他庸俗内容较多。
从管理体制来看:对广播电视事业,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是直接、行政化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宏观的、间接的。
第二节 美国广播电视业
(一)广播业发展的历史梗概:
美国和世界广播事业的开端:最早获得营业执照的是西屋电气公司在匹兹堡办的KDKA电台,1920年11月2日正式播音。20世纪30-40年代是美国广播事业成长的黄金时代。内容趋于对象化、专门化,电台更为地方化、小型化,数量继续增长。商业电台一直是美国广播业的主体。
1926年,全国广播公司成立(NBC)。第二年,成立了红色广播网和蓝色广播网。
1927年,由16家电台联合组成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成立(CBS)。
1943年,根据联邦通讯委员会的条例,限制广播事业的垄断,蓝网被出售改建为美国广播公司。(ABC)
至此,美国广播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电视业发展的历史梗概:1941年6月,全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公司分别获得联邦通讯委员会签发的执照,成为美国第一批商业电视台。
美国广播电视长期实行私有私营体制,60年代后,公共广播电视开始发展,但是不占主导。
《联邦通信法》是美国管理广播电视及无线电事业的基本法规。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是管理监督的最高管理机构。
(二)商业广播电视
美国大部分电台电视台实行商业化经营。目前美国最大的全国性商业广播电视网有:
全国广播公司(NBC):1926年建立,一直在广播电视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业务扩展到图书出版、唱片磁带等领域。积极发展外国业务。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927年建立,兼营广播电视、唱片和出版业务。素以高收视率的新闻节目和出色的节目主持人称誉美国电视界。
美国广播公司(ABC):在NBC分出来的蓝色广播网基础上建立,1945年正式用现名。
福克斯广播公司(FBC):和美国电信公司全办全日夜有线电视新闻节目。
以四大网为代表的商业广播电视的内容主要是:新闻、娱乐、广告三个部分。
美国广播电视业高度商业化的利弊:媚俗化倾向严重,商业化氛围严重
(三)公共广播电视
美国的公共广播电视体系宗旨是公众提供教育或服务。这些公共广播电视台不播广告,经费来源为国会拨款,经办单位出资,企业赞助,受众捐款等。内容比较健康。
(四)美国的有线电视业
有线电视节目传输:主要是由有线电视系统的经营商在各地方自治机构批准兴建的有线电视系统组成。这种系统提供的节目:①基本节目。②付费节目。这类最大公司:时代/华纳公司、美国电信公司、考克斯有线传播公司。
美国开办最早而且颇有影响的有线电视节目公司:"家庭影院",主要提供电影和体育节目。1989年时代公司同华纳公司合并后,它成为时代/华纳公司的子公司。
目前美国影响最大的有线电视节目公司是:有线电视新闻广播公司(CNN)。
第三节 英国广播电视业
1、 英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史
1922年12月,马可尼公司联合其他5家无线电企业,组建了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1927年元旦,英王颁发“皇家特许证书”,将民营公司改组为公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BC)。此后30年间,英国广播电视一直是公营的BBC的独家天下。1936年,BBC建立了电视台。
BBC独家垄断,战后英国允许开办商业电视,建独立电视局负责管理。英国决定开放商业广播时,将独立电视局改名为独立广播局(IBA),管理商业电视和广播。这种格局称为BBC和IBA的"双头垄断"。
《1990年广播法》:1992年正式施行。新广播法的基本意图是要开放广播电视市场,创设更为自由的竞争环境,以促进广电事业的繁荣,同时要求切实保证节目质量。目前英国是公共广电和商业广电共存。
2、英国广播公司(BBC):
英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中坚,是西方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
在行政和财政方面受政府和议会的制约。但是它在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又有自主经营的权利和业务上的独立性。
BBC的业务可分为国内和国外两部分。
BBC的宗旨是提供信息、教育和娱乐,节目应兼顾各方面的需要和兴趣,而且必须是"健康的、良好的".特点:新闻节目中,惯用客观报道手法;娱乐节目比较正统。
BBC一贯重视受众反馈研究。
3、公私合营广播电视
英国从1955年起开办商业电视,1973年起开办商业广播。由独立广播局(IBA)管辖。1992年,独立电视委员会和无线广播局取代独立广播局,对商业广电进行管理。
商业广电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广告。现行法规对广告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但是,为了赢利,商业广电总是千方百计的吸引广告。所以,他们的节目比BBC更加富有娱乐性,但是品位不高,庸俗低下的也多。
4、广电数字化和电脑网络化
英国政府1995年8月发表了著名的《关于数字地面电视的政府议案》,正式启动了电视数字化的进程。1998年10月,英国空中广播电视公司正式开播了卫星数字电视;三家最大的有线电视数字经营商先后与1999年推出数字业务。英国将在之后的10-15年彻底事先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转变。
第四节 法国广播电视业
一、历史梗概
法国广播事业历史的开始:1922年法国邮电部正式在艾菲尔铁塔设立电台。
法国广播电视业发展的三个时期:
①国营为主、允许私营的时期。
②国家垄断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实行了长达三十年的国家垄断体制。
③国营私营并存发展时期。
二、公共广播电视:
法国公共广播电台(RF)经营,下设:国内台、文化台、音乐台和新闻台。
法国公共电视主要为电视二台、电视三台,他们同属法国电视台领导。还包括混合公司性质的电视五台,国家控股56%。
法国公共广播电视还包括: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国际广播并对侨居法国的外国人广播。
三、商业广播电视:
商业广播是1982年开放的。之后国内私营台大量涌现,现在已形成一些全国性的广播网。“外围电台”也纷纷在法国设台。
商业电视开办于1984年。民营的新频道电视台获准开办,也称为第四频道,是收费频道。目前的商业电视台有:法国电视一台,这是法国最大的全国性电视台。该台覆盖90%以上人口,市场占有率约40%。
电视六台,以音乐节目为主,也成为音乐六台。
四、有线电视和卫星直播电视:大型电缆系统由国家建设和经营,地方小型电缆系统由私营公司开办经营。
第五节 德国广播电视业
一、历史梗概
1923年10月,柏林创建了第一台广播电台,主要用于播放音乐;随后,公营和私营的电台陆续出现;1929年8月,政府开办了对外广播,用于向海外领地播音。
希特勒登台时,德国广播业完全为法西斯政府控制。期间,广播完全成为战争舆论工具。
二战后,英法美苏四国占领德国,组建临时广播机构。
1949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先后成立,随后出现了长达40年的东西德国两种体制并行发展的时期。
联邦德国在1950年成立了德国公共广播联盟,即现在的电视一台;后又组建了两个全国性的电台:德意志广播电台,负责对东西德广播;另一个是德国之声,对世界各国广播。80年代起,德国私营广播电台出现,,走上了公私并存的广播电视双轨制的道路。
民主德国成立后,广播电视实行国有国营的体制。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
1990年10月两德实现统一,沿袭原联邦德国的体制模式。现在德国实行公共广播电视和商业广播电视并存的体制。
二、公共广播电视
一直以来,德国公共广播电视占据重要地位。设有三套机构进行管理:广播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和总经理。
其主要经费来源是:受众所缴纳的视听费以及广告费
当前的公共广播电视有:地方性广播电视台;全国性广播电台(德意志广播电台和德国之声);电视一台,是德国公共广播联盟地方台合作组成的电视台;电视二台。
三、商业广播电视
80年代以来,德国私营电台和电视台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公共台的优势:长期覆盖全国受众,拥有收看费和广告两个方面的收入,业务和技术队伍齐全,又得到政府的实际支持。但是私营台的优势:善于经营,在娱乐节目、体育节目方面格外见长,广告较少受限制。两者竞争十分激烈。当前主要的商业台有:卢森堡广播电视台;卫星电视一台;电视七台。
第六节 日本广播电视业
一、 历史梗概
日本的广播事业诞生于1925年。
在军国主义统治期间,广播一直是军国主义的重要宣传工具。日本广播协会一直受到内阁情报部和邮政省的双重领导。一切内容围绕“国民精神总动员”,及战争宣传服务。随时插播重要消息和战况报道;有固定的“政府时间”、“陆军时间”“海军时间”等。
二战结束后,日本广播的面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电波三法":1950年日本国会根据盟军总部的意见通过了有关无线电管理的三项法案。"电波管理委员会设置法"、"广播法"、"电波法"三法。共同确立了战后日本广播事业自主经营和广播自由的原则,确立了公营和私营并存的双轨体制。
二、日本广播协会
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即NHK。1926年创建。1953年开播电视,此前一直经营广播,现在主要力量已转电视。
NHK是公营机构,又依法自主经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宗旨是“出于公众利益的需要,在日本全国普及和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时效性极强。总部设在东京。广播电视中新闻节目的地位相当重要。
NHK广播有三个台,播送三套节目:广播一台以新闻时事为主,其次文化娱乐;广播二台以知识教育为主;调频广播以音乐和文化娱乐为主。
NHK地面电视有两个台:一个是综合电视台;一个是教育电视台。
NHK有两个卫星电视台、一个国际广播电台。
NHK 的广播电视中,新闻节目的地位相当重要,占到全时间的1/4到1/3。播出次数频繁,形式灵活多样,时效性强,对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重大灾害消息的报道争分夺秒。在新闻报道,强调“无害于公共安全和良好风俗”、“报道不要歪曲事实”、“有争议的问题要阐明各方观点”等原则。其自设节目也比商业广播电视质量高,格调健康。
三、商业广播电视
又称为民间广播电视。以赢利为目的,娱乐节目比重大,内容良莠不齐。目前日本的商业广播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日本广播网;二是全国广播网。
日本商业电视大部分同东京的五大广播电视公司联接成网。这五大广播电视公司分别属于五大报系,形成跨媒体的垄断。这是日本商业电视的特色。他们分别是
1、 东京广播公司,属于《每日新闻》系统,是日本最大的商业广播电视公司
2、 日本广播公司,属于《读买新闻》系统,为日本最早开播电视的私营公司
3、 全国朝日广播公司,属于《朝日新闻》系统
4、 富士电视公司,属于《产经新闻》系统
5、 东京电视台,属于《日本经济新闻》系统
第七节 俄罗斯广播电视业
俄罗斯地区广播电视业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1991年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的广播电视体制相应瓦解。在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私营广播电视兴办,广播电视业已经离开社会主义轨道,内容和网络趋于多元化。
一、苏联时期的广播和电视
列宁称无线电为"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
广播正式播音:1922年5月27日,莫斯科中央广播电台试播,8月21日正式播音。
苏联广播事业的中枢是全苏广播电台。第二套又称"灯塔广播电台",全日夜播送新闻和音乐。
苏联中央电视台是全国电视网的中心,基本节目有4套:第一套为综合型节目;第二套是为文化较高的观众编排的新闻时事、文艺体育节目;第三套面向莫斯科,并有广告;第四套,教育电视。
总起来看,苏联的广播和电视一直是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经营的,实行国有国营的体制,业务上忠实贯彻苏共的宣传方针,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
二、政局变化时期的广播电视
苏联广播电视业的变化表现:扩大新闻报道面,增加信息量;增加沟通各方面观点的对话节目;增加批评性报道,大胆揭露社会弊端;更新演播方式,更多地采用主持人主播、现场直播的做法。这些革新曾经给广播电视带来一番活跃景象,受到公众的欢迎。
出现的弊端:各种社会思潮出笼,新闻界、舆论界思想日益混乱,以图摆脱党和政府的领导。
于是,全苏统一的广播电视体系迅速走向瓦解。
三、俄罗斯联邦广播电视
解体后,俄罗斯境内留下两个全国性的广播电视机构:①全苏国家电视和广播公司。②全俄国家电视和广播公司。
目前,全俄国家电视和广播公司成为唯一的全国性官方广播电视机构,有政府拨款经营。下设俄罗斯广播电台,俄罗斯电视台,俄罗斯大学电视台。1997年成立文化电视台。
部分私营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也颇有影响。
四、其他独联体国家广播电视:设备陈旧,经济困难,自制节目不多。
第八节 发展中国家广播电视业
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广电事业,拉丁美洲较发达,亚洲现在广播电视发展的程度不一,非洲较为落后。亚洲和非洲多数采取国有国营为主的体制,拉丁美洲各国大多采用美国模式,以私有私营为主。
一、亚洲发展中国家广播电视业
印度:目前全印广播电台已经发展为庞大的广播网络,形成国家、地区、地方三级办广播的格局。印度电视台有三个地面频道:第一套为全国电视网,提供综合性节目;第二套,“大都市频道”,面向城市观众;第三套,面向全国的教育频道。
印度广播电视的经费来源多来自于国家拨款、收听收视费和广告收入
80年代后期,商业电视逐步在印度兴起。
二、非洲广播电视
二战前,只有南非、埃及等有广播事业;但是随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各个独立国家都有广播,绝大部分还办了电视。一般都是国有国营体制,经费靠国家拨款、收听收视费和广告。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举足轻重的国家。现在埃及的广播电视都由埃及广播电视协会经营。该协会是国营机构,隶属于政府。
广播电视目前比较发达。共有七套广播节目
电视方面有2套全国性节目、4套地方性节目和3套对首都开罗的节目。
埃及广播电视协会是阿拉伯世界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提供者。
三、拉丁美洲广播电视业
目前该洲的多数国家有了完备的广播电视网,广播电视的受众远远超过报纸受众。经营体制多为公私并存,尤其以私营为主。
(一)墨西哥:最有影响的广播电台是拉丁美洲之声。
(二)巴西:广播电视创办较早,目前相当发达,特别是广播电台数量居世界前列。大部分为私营的商业电台,规模最大的是环球广播电台;全国性的公共广播网有“布拉斯广播网”。
最大的全国性电视网:环球电视网。
巴西历来重视广播电视教育,形成极广的教育电视网,设在里约的巴西中央教育电视中心独立经营和播出两套电视教育节目。
一、本章复习建议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的一般过程,当前分布情况以及各种管理体制,熟悉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广播电视事业的基本状况、特点和问题。本章内容所涉题型有单选题、多项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 概说广播电视是本世纪发展起来的大众传播媒介。它们是顺应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
(一)广播事业诞生和发展过程
广播的诞生过程:①无线电波的发现。②无线电传送信号成功。③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④电台广播的诞生。
正式的电台广播: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办于匹兹堡的KDKA电台开播。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一般认为它的开播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
广播事业的发展过程:
1.20世纪20年代,是它的初创阶段。
2.20世纪30-40年代,是它的大发展阶段。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广播事业在全世界趋于普及。
4.20世纪90年代,广播事业开始了新的飞跃。
(二)电视的诞生和发展
电视的诞生过程:①电视技术的准备。②实验性的电视播映。③正式的电视播送。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电视发射台。④电视发展的中断和恢复。
电视传播样式:电视媒介不断从低级向高级、从单一向多样化发展。
①彩色电视。
②卫星传播。地面微波传送:是一种接力的方式的传播,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设立一个中继站,因而传送环节多,建设费用昂贵。卫星传送比地面微波传送的环节少、覆盖面大、信号质量高、投资少,而且不受地形的限制,这就极大地促进了电视的普及和国际化。
③卫星直播电视:电视机用户安装简单的接收装置就能直接收看卫星传送来的节目。80年代以后,卫星直播电视广泛使用于跨越国界的电视传播,成为国际电视的重要传播和接收方式
④有线电视(电缆电视):把接收装置收到的电视信号用电缆传送到用户家中。它图像清晰,抗干扰性强,频道多,因而很受观众欢迎。
⑤数字电视:传统的电视是采用模拟的方式,处理、传输、接收和记录电视信号的。新兴的数字技术则把模拟电视信号转变为数字电视信号并进行处理、传输、接收和记录。数字技术能够大大压缩电视节目,能够大大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电视清晰,音响好。
数字化涉及地面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三大领域,其中尤以地面电视的数字化难度最大。
⑥电脑电视(多媒体电视):以卫星和光缆、电缆为基本通道、以电子计算机和个人电脑为基本载体的网络传播。
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化。
(三)世界广播电视业的政治分野和体制类型:
政治分野:各国广播电视事业因社会政治制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广播电视,是为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需要服务的,它有商业化和垄断化的特征。社会主义国家的广播电视,是为社会主义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虽然各国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广播电视总体上都是为维护国家独立、经济发展、满足本国人民的信息和娱乐需要动作的。
体制类型:各国有很大差异。体制有两层意思:①就广播电视机构本身而言,指它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②就整个国家而言,指全国广播电视的格局以及国家进行法律和行政管理的方式。
就广播电视机构本身而言,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体制类型:
①国有国营:国家拥有并直接经营。实施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营台
②国有公营:国家所有但是由公司经营;保持相对的独立型,收视费、少量国家拨款和广告收入是其经费来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公共台实施这一体制。
③社会公营:一种是社会各界筹办并经营管理的;一种是某个公众团体经办并经营管理的。作为独立法人存在,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国家依法在宏观上进行调控管理。发达资本主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公共台实行这一体制。
④私有私营 :私人资本拥有并经营的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实施商业化经营,广告为其主要经济来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这类型的机构。
⑤公私合营:由国家和私人盒子或者合办的广电机构。一般而言,国家通常处于主导地位。某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这种体制。
上述体制中,又被分为大体两种广电类型:
公共广播电视:包括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比较重视社会效益,注重节目的教化功能和文化品位,但是经营管理缺乏活力,财源不旺,甚至常常出现经济困难。
商业广播电视:包括私有私营、公私合营。谋求商业利润,但容易出现媚俗倾向,节目品位不高,色情以及其他庸俗内容较多。
从管理体制来看:对广播电视事业,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是直接、行政化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宏观的、间接的。
第二节 美国广播电视业
(一)广播业发展的历史梗概:
美国和世界广播事业的开端:最早获得营业执照的是西屋电气公司在匹兹堡办的KDKA电台,1920年11月2日正式播音。20世纪30-40年代是美国广播事业成长的黄金时代。内容趋于对象化、专门化,电台更为地方化、小型化,数量继续增长。商业电台一直是美国广播业的主体。
1926年,全国广播公司成立(NBC)。第二年,成立了红色广播网和蓝色广播网。
1927年,由16家电台联合组成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成立(CBS)。
1943年,根据联邦通讯委员会的条例,限制广播事业的垄断,蓝网被出售改建为美国广播公司。(ABC)
至此,美国广播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电视业发展的历史梗概:1941年6月,全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公司分别获得联邦通讯委员会签发的执照,成为美国第一批商业电视台。
美国广播电视长期实行私有私营体制,60年代后,公共广播电视开始发展,但是不占主导。
《联邦通信法》是美国管理广播电视及无线电事业的基本法规。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是管理监督的最高管理机构。
(二)商业广播电视
美国大部分电台电视台实行商业化经营。目前美国最大的全国性商业广播电视网有:
全国广播公司(NBC):1926年建立,一直在广播电视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业务扩展到图书出版、唱片磁带等领域。积极发展外国业务。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927年建立,兼营广播电视、唱片和出版业务。素以高收视率的新闻节目和出色的节目主持人称誉美国电视界。
美国广播公司(ABC):在NBC分出来的蓝色广播网基础上建立,1945年正式用现名。
福克斯广播公司(FBC):和美国电信公司全办全日夜有线电视新闻节目。
以四大网为代表的商业广播电视的内容主要是:新闻、娱乐、广告三个部分。
美国广播电视业高度商业化的利弊:媚俗化倾向严重,商业化氛围严重
(三)公共广播电视
美国的公共广播电视体系宗旨是公众提供教育或服务。这些公共广播电视台不播广告,经费来源为国会拨款,经办单位出资,企业赞助,受众捐款等。内容比较健康。
(四)美国的有线电视业
有线电视节目传输:主要是由有线电视系统的经营商在各地方自治机构批准兴建的有线电视系统组成。这种系统提供的节目:①基本节目。②付费节目。这类最大公司:时代/华纳公司、美国电信公司、考克斯有线传播公司。
美国开办最早而且颇有影响的有线电视节目公司:"家庭影院",主要提供电影和体育节目。1989年时代公司同华纳公司合并后,它成为时代/华纳公司的子公司。
目前美国影响最大的有线电视节目公司是:有线电视新闻广播公司(CNN)。
第三节 英国广播电视业
1、 英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史
1922年12月,马可尼公司联合其他5家无线电企业,组建了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1927年元旦,英王颁发“皇家特许证书”,将民营公司改组为公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BC)。此后30年间,英国广播电视一直是公营的BBC的独家天下。1936年,BBC建立了电视台。
BBC独家垄断,战后英国允许开办商业电视,建独立电视局负责管理。英国决定开放商业广播时,将独立电视局改名为独立广播局(IBA),管理商业电视和广播。这种格局称为BBC和IBA的"双头垄断"。
《1990年广播法》:1992年正式施行。新广播法的基本意图是要开放广播电视市场,创设更为自由的竞争环境,以促进广电事业的繁荣,同时要求切实保证节目质量。目前英国是公共广电和商业广电共存。
2、英国广播公司(BBC):
英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中坚,是西方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
在行政和财政方面受政府和议会的制约。但是它在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又有自主经营的权利和业务上的独立性。
BBC的业务可分为国内和国外两部分。
BBC的宗旨是提供信息、教育和娱乐,节目应兼顾各方面的需要和兴趣,而且必须是"健康的、良好的".特点:新闻节目中,惯用客观报道手法;娱乐节目比较正统。
BBC一贯重视受众反馈研究。
3、公私合营广播电视
英国从1955年起开办商业电视,1973年起开办商业广播。由独立广播局(IBA)管辖。1992年,独立电视委员会和无线广播局取代独立广播局,对商业广电进行管理。
商业广电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广告。现行法规对广告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但是,为了赢利,商业广电总是千方百计的吸引广告。所以,他们的节目比BBC更加富有娱乐性,但是品位不高,庸俗低下的也多。
4、广电数字化和电脑网络化
英国政府1995年8月发表了著名的《关于数字地面电视的政府议案》,正式启动了电视数字化的进程。1998年10月,英国空中广播电视公司正式开播了卫星数字电视;三家最大的有线电视数字经营商先后与1999年推出数字业务。英国将在之后的10-15年彻底事先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转变。
第四节 法国广播电视业
一、历史梗概
法国广播事业历史的开始:1922年法国邮电部正式在艾菲尔铁塔设立电台。
法国广播电视业发展的三个时期:
①国营为主、允许私营的时期。
②国家垄断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实行了长达三十年的国家垄断体制。
③国营私营并存发展时期。
二、公共广播电视:
法国公共广播电台(RF)经营,下设:国内台、文化台、音乐台和新闻台。
法国公共电视主要为电视二台、电视三台,他们同属法国电视台领导。还包括混合公司性质的电视五台,国家控股56%。
法国公共广播电视还包括: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国际广播并对侨居法国的外国人广播。
三、商业广播电视:
商业广播是1982年开放的。之后国内私营台大量涌现,现在已形成一些全国性的广播网。“外围电台”也纷纷在法国设台。
商业电视开办于1984年。民营的新频道电视台获准开办,也称为第四频道,是收费频道。目前的商业电视台有:法国电视一台,这是法国最大的全国性电视台。该台覆盖90%以上人口,市场占有率约40%。
电视六台,以音乐节目为主,也成为音乐六台。
四、有线电视和卫星直播电视:大型电缆系统由国家建设和经营,地方小型电缆系统由私营公司开办经营。
第五节 德国广播电视业
一、历史梗概
1923年10月,柏林创建了第一台广播电台,主要用于播放音乐;随后,公营和私营的电台陆续出现;1929年8月,政府开办了对外广播,用于向海外领地播音。
希特勒登台时,德国广播业完全为法西斯政府控制。期间,广播完全成为战争舆论工具。
二战后,英法美苏四国占领德国,组建临时广播机构。
1949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先后成立,随后出现了长达40年的东西德国两种体制并行发展的时期。
联邦德国在1950年成立了德国公共广播联盟,即现在的电视一台;后又组建了两个全国性的电台:德意志广播电台,负责对东西德广播;另一个是德国之声,对世界各国广播。80年代起,德国私营广播电台出现,,走上了公私并存的广播电视双轨制的道路。
民主德国成立后,广播电视实行国有国营的体制。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
1990年10月两德实现统一,沿袭原联邦德国的体制模式。现在德国实行公共广播电视和商业广播电视并存的体制。
二、公共广播电视
一直以来,德国公共广播电视占据重要地位。设有三套机构进行管理:广播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和总经理。
其主要经费来源是:受众所缴纳的视听费以及广告费
当前的公共广播电视有:地方性广播电视台;全国性广播电台(德意志广播电台和德国之声);电视一台,是德国公共广播联盟地方台合作组成的电视台;电视二台。
三、商业广播电视
80年代以来,德国私营电台和电视台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公共台的优势:长期覆盖全国受众,拥有收看费和广告两个方面的收入,业务和技术队伍齐全,又得到政府的实际支持。但是私营台的优势:善于经营,在娱乐节目、体育节目方面格外见长,广告较少受限制。两者竞争十分激烈。当前主要的商业台有:卢森堡广播电视台;卫星电视一台;电视七台。
第六节 日本广播电视业
一、 历史梗概
日本的广播事业诞生于1925年。
在军国主义统治期间,广播一直是军国主义的重要宣传工具。日本广播协会一直受到内阁情报部和邮政省的双重领导。一切内容围绕“国民精神总动员”,及战争宣传服务。随时插播重要消息和战况报道;有固定的“政府时间”、“陆军时间”“海军时间”等。
二战结束后,日本广播的面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电波三法":1950年日本国会根据盟军总部的意见通过了有关无线电管理的三项法案。"电波管理委员会设置法"、"广播法"、"电波法"三法。共同确立了战后日本广播事业自主经营和广播自由的原则,确立了公营和私营并存的双轨体制。
二、日本广播协会
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即NHK。1926年创建。1953年开播电视,此前一直经营广播,现在主要力量已转电视。
NHK是公营机构,又依法自主经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宗旨是“出于公众利益的需要,在日本全国普及和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时效性极强。总部设在东京。广播电视中新闻节目的地位相当重要。
NHK广播有三个台,播送三套节目:广播一台以新闻时事为主,其次文化娱乐;广播二台以知识教育为主;调频广播以音乐和文化娱乐为主。
NHK地面电视有两个台:一个是综合电视台;一个是教育电视台。
NHK有两个卫星电视台、一个国际广播电台。
NHK 的广播电视中,新闻节目的地位相当重要,占到全时间的1/4到1/3。播出次数频繁,形式灵活多样,时效性强,对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重大灾害消息的报道争分夺秒。在新闻报道,强调“无害于公共安全和良好风俗”、“报道不要歪曲事实”、“有争议的问题要阐明各方观点”等原则。其自设节目也比商业广播电视质量高,格调健康。
三、商业广播电视
又称为民间广播电视。以赢利为目的,娱乐节目比重大,内容良莠不齐。目前日本的商业广播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日本广播网;二是全国广播网。
日本商业电视大部分同东京的五大广播电视公司联接成网。这五大广播电视公司分别属于五大报系,形成跨媒体的垄断。这是日本商业电视的特色。他们分别是
1、 东京广播公司,属于《每日新闻》系统,是日本最大的商业广播电视公司
2、 日本广播公司,属于《读买新闻》系统,为日本最早开播电视的私营公司
3、 全国朝日广播公司,属于《朝日新闻》系统
4、 富士电视公司,属于《产经新闻》系统
5、 东京电视台,属于《日本经济新闻》系统
第七节 俄罗斯广播电视业
俄罗斯地区广播电视业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1991年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的广播电视体制相应瓦解。在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私营广播电视兴办,广播电视业已经离开社会主义轨道,内容和网络趋于多元化。
一、苏联时期的广播和电视
列宁称无线电为"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
广播正式播音:1922年5月27日,莫斯科中央广播电台试播,8月21日正式播音。
苏联广播事业的中枢是全苏广播电台。第二套又称"灯塔广播电台",全日夜播送新闻和音乐。
苏联中央电视台是全国电视网的中心,基本节目有4套:第一套为综合型节目;第二套是为文化较高的观众编排的新闻时事、文艺体育节目;第三套面向莫斯科,并有广告;第四套,教育电视。
总起来看,苏联的广播和电视一直是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经营的,实行国有国营的体制,业务上忠实贯彻苏共的宣传方针,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
二、政局变化时期的广播电视
苏联广播电视业的变化表现:扩大新闻报道面,增加信息量;增加沟通各方面观点的对话节目;增加批评性报道,大胆揭露社会弊端;更新演播方式,更多地采用主持人主播、现场直播的做法。这些革新曾经给广播电视带来一番活跃景象,受到公众的欢迎。
出现的弊端:各种社会思潮出笼,新闻界、舆论界思想日益混乱,以图摆脱党和政府的领导。
于是,全苏统一的广播电视体系迅速走向瓦解。
三、俄罗斯联邦广播电视
解体后,俄罗斯境内留下两个全国性的广播电视机构:①全苏国家电视和广播公司。②全俄国家电视和广播公司。
目前,全俄国家电视和广播公司成为唯一的全国性官方广播电视机构,有政府拨款经营。下设俄罗斯广播电台,俄罗斯电视台,俄罗斯大学电视台。1997年成立文化电视台。
部分私营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也颇有影响。
四、其他独联体国家广播电视:设备陈旧,经济困难,自制节目不多。
第八节 发展中国家广播电视业
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广电事业,拉丁美洲较发达,亚洲现在广播电视发展的程度不一,非洲较为落后。亚洲和非洲多数采取国有国营为主的体制,拉丁美洲各国大多采用美国模式,以私有私营为主。
一、亚洲发展中国家广播电视业
印度:目前全印广播电台已经发展为庞大的广播网络,形成国家、地区、地方三级办广播的格局。印度电视台有三个地面频道:第一套为全国电视网,提供综合性节目;第二套,“大都市频道”,面向城市观众;第三套,面向全国的教育频道。
印度广播电视的经费来源多来自于国家拨款、收听收视费和广告收入
80年代后期,商业电视逐步在印度兴起。
二、非洲广播电视
二战前,只有南非、埃及等有广播事业;但是随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各个独立国家都有广播,绝大部分还办了电视。一般都是国有国营体制,经费靠国家拨款、收听收视费和广告。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举足轻重的国家。现在埃及的广播电视都由埃及广播电视协会经营。该协会是国营机构,隶属于政府。
广播电视目前比较发达。共有七套广播节目
电视方面有2套全国性节目、4套地方性节目和3套对首都开罗的节目。
埃及广播电视协会是阿拉伯世界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提供者。
三、拉丁美洲广播电视业
目前该洲的多数国家有了完备的广播电视网,广播电视的受众远远超过报纸受众。经营体制多为公私并存,尤其以私营为主。
(一)墨西哥:最有影响的广播电台是拉丁美洲之声。
(二)巴西:广播电视创办较早,目前相当发达,特别是广播电台数量居世界前列。大部分为私营的商业电台,规模最大的是环球广播电台;全国性的公共广播网有“布拉斯广播网”。
最大的全国性电视网:环球电视网。
巴西历来重视广播电视教育,形成极广的教育电视网,设在里约的巴西中央教育电视中心独立经营和播出两套电视教育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