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学习中心网

咨询投诉0931-8254357
主办单位:元海德教育宗旨:富家 兴教
0931-8254357

当前位置:主页 > 学习中心新 > 第二学位 >

魏晋南北朝时期

发布时间:2022-05-14 12:24来源:未知

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节  曹丕《典论·论文》的文学观念
 
《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专论,它体现出曹丕对文学的价值、作者的个性与作品的风格、文学体裁的不同特征、文学批评态度的问题的认识。这主要包括:
1、它批评了“文人相轻”的陋习,指出那是“不自见之患”,提出应当“审己以度人”,才能避免此累。
2、评论了“今之文人”亦即建安“七子”在文学上的才力及不足,分析了不同文体的不同写作要求,说唯有“通才”才能兼备各体。
3、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命题,说“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4、论述了文学事业的社会功能,将它提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高度,又说“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都不如文章能传诸无穷。
【例题】
1、曹丕《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对后代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很大影响。
2、“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出自(  A  )
 A.《典论·论文》  B.《诗品》   C.《诗式》   D.《文赋》
3 、“文以气为主”说(名词解释):曹丕在《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其内涵;首先,所谓“气”是指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所形成的。其次,提倡“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另外,由于作家个性的不同,“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文章的风格也必然会不同。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解析】有上述题目可以看出,“文以气为主”的观念十分重要,既可以填空形式,也可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第二道题目是文章功能观的考查,也同样重要。
 
第二节  陆机《文赋》中的文学观念
 
陆机的《文赋》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文赋》论述了文学创作各个方面的问题,论述的中心是:意与物的关系;艺术想象的重要性;强调创作灵感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从理论上提出创新,反对抄袭;论述了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论述了自然景物之多变与文体多样性的关系;分析了文学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常犯的几种毛病。
(二)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是从诗歌内容方面提出的要求,强调诗歌的抒情性。“绮靡”则是从诗歌的形式方面提出的要求。说明他既重视文学的内容,也重视文学的形式。陆机强调文学的情感特征,这比“诗言志”更符合诗歌的本质特点。
(三)“朝华”与“夕秀”:“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朝华”“夕秀”是指一种新的境界、新的技巧,是兼指意与辞两方面的,“朝华”谓古人以用之意于词,如花之以开,宜谢而去之,“夕秀”谓古人未用之意于词,如未发之花,宜开而用之,即务去陈言,独出心裁。
【例题】
1、陆机《文赋》中“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是在说(  C    )
A.文章对景物的描摹   B.文章的毛病    C.文章的艺术想象    D.文章的感情气势
2、陆机《文赋》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遗言也贵妍。”教材认为,这里的“会意”是指(  A ).
    A. 具体构思                  B. 文章立意
    C. 汇合多重境象              D.领会文章主题
3.陆机的《文赋》论文章体式,一共涉及到(  D  )种文体。
  A.4    B.6    c.8    D.10
3、陆机《文赋》中提出了“诗    缘情      而绮靡,赋   体物    而浏亮”的要求。
【解析】《文赋》是每年必考范围,有上述题目可以看出,对《文赋》考查较为深入细致,学员务必深入《文赋》篇目内部,仔细阅读,尤其是课后“说明“部分。此外,“朝华”与“夕秀”曾经作为名词解释出过考题,同样也可以就《文赋》的文学思想涉及问答题,这需要十分注意。
 
第三节  刘勰《文心雕龙》中应掌握的知识点
 
(一)《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性质与地位
《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体例周详,论旨精深,清人章学诚称它“体大而虑周”,可以说是中肯的评语。魏、晋以来,我国文论始专门名家,到了南北朝,日渐形成繁盛局面。刘勰这部论著要算这一时期集大成的代表作。《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述文学的基本原则和阐明各种文体的渊源和流变。下篇的主要内容属于文学创作论,是全书的精华所在。
(二)文心雕龙《神思》关于艺术想象的有关论述
 1、神思是一种由此及彼,不受身观局限的艺术思维活动。
2、认为想象来自对客观物象的观察感受,从而把想象活动置于现实的基础上。
3、构思活动总是充满感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4、思想感情是想象活动的动力,准确的语言才能构成准确的意象。
本小节可能涉及到的名词解释
神思与物游: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它是刘勰想象论的纲领。一方面说明想象活动必须扎根于现实,一旦脱离了现实,想象活动也就失去了依据,另一方面说明作者的思维活动是与具体物象结合在一起的,实质上是形象思维。刘勰继陆机之后,对于艺术创作中的这个带有普遍规律性问题作理论概括,意义重要。
(三)《文心雕龙 时序》体现的文学史观
1、社会现实影响、决定文学的发展;时代的政治,必然要反映在文学创作之中。
2、文学的发展史受社会现实制约的。同时,文学本身有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即前后继承的关系。
3、历代帝王对文学的不同的态度,是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到文学的的,但作者在这一方面,颇有夸大这种作用的倾向。
本小节可能涉及到的名词解释:
1、“文变染乎世情,兴废写乎时序”: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时序》这是一篇关于文学史方面的专门论文,体现了刘勰的文学史观。社会现实影响、决定文学的发展;时代的政治,必然要反映在文学创作之中。文学的发展史受社会现实制约的。同时,文学本身有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即前后继承的关系。
2、“梗概而多气”:出自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 指的是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属于清刚的一种,建安时期形成慷慨任气,刚劲有力的风尚,描写建功立业的抱负 ,反映了社会的动乱残破,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代表诗人是曹氏父子。
【例题】
1、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2、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是(   C  )
A.《毛诗序》    B.《文赋》    C.《文心雕龙》    D.《诗品》
3、神与物游(名词解释):《神思》篇重点论述了艺术思维中的想象问题,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所以构思的妙用,能使作者的主观精神与外界物像紧密结合,一起活动)。作者阐述了志气和辞令在想象活动中的作用,刘勰认识到了艺术创作活动中思维与语言的非对应关系,即是认为思维中想象容易奇特,写成却往往大打折扣。因此可以说,《神思》篇提出的“言”和“意”的关系是刘勰创作论的纲。
4、试述《文心雕龙.时序》体现的文学史观。(答案见上述串讲)。
【解析】上述选择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和论述四个角度,来考察历年关于《文心雕龙》的设计题目类型,应该说是考得深入而全面,作为核心中的核心,学员要特别引起注意。
 
第四节  钟嵘《诗品序》中的文学观念
 
(一)《诗品序》的主要理论内容
(1)诗歌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根源。诗歌的特点是“吟咏情性”,以抒发情感为主,不注重征引典故。性情来自客观外界的触发,首先是自然界的感发,“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就是所谓“物感说”;其次是社会生活的感发。
(2)五言诗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认为“五言据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认为建安、太康、元嘉三个时期是高峰,并各以曹植、陆机、谢灵运三人为代表,尤其推崇建安诗歌,称之为“建安风力”。
(3)诗歌的艺术性及其批评的标准。主张自然,反对人为的声律和用典。在诗歌创作上提出滋味说。钟嵘是第一个把滋味当作诗歌艺术的审美标准的。作为诗歌美感的滋味,是指作品中蕴含着的深厚动人的感情,能够引起读者的激动、联想和咀嚼回味,亦即指诗歌创作所达到的最高造诣和境界,“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突出了诗歌的形象性特征。指出诗要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三种手法要交错使用。
(4)诗歌批评的方法及其批评实践。A致流别:探讨诗人的风格流派。他认为五言诗有三个源头:《国风》、《小雅》、《楚辞》,并把每个诗人归纳到某一流派中。B品评利病:分析作品艺术的得失。C显优劣:评价作家的地位和成就。钟嵘把某一作家置于上、中、下三品中的某一品,给予一定的历史评价,其中最推崇的诗人是曹植。认为他“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二)钟嵘的“滋味说”
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的,即是诗歌特有的一种审美兴味,这种兴味是因为有了诗人的真情有了诗歌形象的完整性。钟嵘认为的滋味应该是  “指物造型,穷情写物,最为详切”。祥,指描写的细致;切,指描写的深刻。而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赋、比、兴并重,做到言近旨远,形 象鲜明,有风力,有藻采,乃可耐人玩味,而感染力也强,这才是“诗之至也”。
【例题】
1、钟嵘《诗品》云:“照烛三才,晖丽万有”,其中“三才”指的是(    A   )
A.天、地、人    B.人、鬼、神    C.上、中、下    D.天地万物
2、《诗品》的作者是南朝作家   钟嵘    。
3、神与物游(名词解释):《神思》篇重点论述了艺术思维中的想象问题,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所以构思的妙用,能使作者的主观精神与外界物像紧密结合,一起活动)。作者阐述了志气和辞令在想象活动中的作用,刘勰认识到了艺术创作活动中思维与语言的非对应关系,即是认为思维中想象容易奇特,写成却往往大打折扣。因此可以说,《神思》篇提出的“言”和“意”的关系是刘勰创作论的纲。
4、试述《文心雕龙.时序》体现的文学史观。(答案见上述串讲)。
【解析】上述选择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和论述四个角度,来考察历年关于《文心雕龙》的设计题目类型,应该说是考得深入而全面,作为核心中的核心,学员要特别引起注意。

免费咨询

  • 甘肃: QQ
  • 四川: QQ
  • 山西: QQ
  • 陕西: QQ
  • 0931-8254357